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91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150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66篇
信息传播   4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1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这篇文章里,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一段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接着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开头评论道:“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作者的言下之意,”壳如红缯”的比喻是不够恰当的,“粗糙”的荔枝壳和“滑润”的丝织物怎能放在一起作比呢?  相似文献   
113.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6,(12):42-42
诗是语言的艺术,中国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独具匠心.古代诗人善于在语言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其中,古诗中出现的一些无动词诗句更是透出其美感,诗句无动词而有动妙,可谓无中见有,静中窥动,这更是一种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4.
晚唐五代著名诗僧贯休一生游历四方,交游众广。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方,和他交游往来的有数十人之众。其中又以诗人文士居多。  相似文献   
115.
唐末社会动乱,吏治大坏,罗隐看透了科举的本质,用血泪和生命写下了许多“落第诗”,揭露鞭挞官场的黑暗,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这些诗作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疾恶如仇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认识到唐末社会的腐败本质以及唐朝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6.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7.
论述贾芝的高尚人格,自谦"草根学者",评介四方面卓越贡献:组织家的贡献,编辑家的贡献,理论家的贡献,民间文化外交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8.
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济慈关于“诗性”的理论(下称诗性观),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的深刻含义,探究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美学动因。文章还从济慈的诗性观出发考察了济慈的美学观,指出对于济慈式的“变色龙”诗人来说,“美存在于万物之中”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而向人们揭示这一原则乃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19.
浅析英国诗歌的多元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诗歌自文艺复兴时期起直至当今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诗歌这4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诗歌风格共存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态势.19世纪以来女性诗歌对主流诗坛的介入,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域诗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均促成了英国诗坛的民主倾向.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诗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历史的飞速变化更呈现出多种诗歌语言、诗歌形式及风格并存的局面,突现了其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0.
陆宝君 《师道》2004,(12):35-35
中国古诗是一种独特的化景观,在科技长期不被重视的年代,她浓缩了中华化的精华,尤以唐诗达到诗歌的鼎盛与高峰。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国人胆敢宣称或被公认超越了古代的李杜等大诗人。那些经过岁月磨砺与时光淘洗而留存至今的经典古诗,不仅在国内广为传诵,翻译成外后也在多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