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91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150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66篇
信息传播   4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述贾芝的高尚人格,自谦"草根学者",评介四方面卓越贡献:组织家的贡献,编辑家的贡献,理论家的贡献,民间文化外交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2.
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济慈关于“诗性”的理论(下称诗性观),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的深刻含义,探究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美学动因。文章还从济慈的诗性观出发考察了济慈的美学观,指出对于济慈式的“变色龙”诗人来说,“美存在于万物之中”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而向人们揭示这一原则乃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23.
浅析英国诗歌的多元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诗歌自文艺复兴时期起直至当今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诗歌这4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诗歌风格共存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态势.19世纪以来女性诗歌对主流诗坛的介入,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域诗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均促成了英国诗坛的民主倾向.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诗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历史的飞速变化更呈现出多种诗歌语言、诗歌形式及风格并存的局面,突现了其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4.
陆宝君 《师道》2004,(12):35-35
中国古诗是一种独特的化景观,在科技长期不被重视的年代,她浓缩了中华化的精华,尤以唐诗达到诗歌的鼎盛与高峰。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国人胆敢宣称或被公认超越了古代的李杜等大诗人。那些经过岁月磨砺与时光淘洗而留存至今的经典古诗,不仅在国内广为传诵,翻译成外后也在多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5.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短诗名作《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两行,我尤其欣赏诗人选用这“嘶哑”一词。  相似文献   
126.
古人云:“赋诗言志。”孔子曰:“立象以尽意。”都是说诗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表达感情,而表达感情又要借助于刻画形象来实现。因此,分析和解读诗歌形象,领会和感悟作情怀,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7.
郭素华 《天中学刊》2007,22(3):58-62
晚唐五代苦吟诗人群体先后以姚合、贾岛、李频、薛能、郑谷等人为交游中心,从长庆而至五代十国,或前后师承,或诗友酬唱,在生活道路、思想信仰、艺术趣尚上存在相似之处,由此产生的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是可以理解并实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8.
明代诗人李蓘及其诗歌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Gun是明代后期较名的南阳诗人。他富于才华,为人清高、胸襟开阔,一生喜游山历水,向往恬淡的田园生活。他四十岁以前为官但官职一直低微,颇不得志,四十岁后如愿归隐田园。他的诗可分为感遇诗、山水诗和田园诗等,表达了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赞美与陶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9.
诗人蒋人初同志。1925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今年足足80岁了。他自幼爱好诗歌,勤奋学习,从1944年发表处女作《八月。你收获了什么》算起,迄今已在诗歌园地耕耘了整整一轮花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在渐近晚年的20余载中。一直潜心于微型诗体的探索,殚精竭虑,笔耕不息,表现出一种老而弥坚、永不倦怠的顽强精神。从1976年的《列车》到2002年的《和平》,从1987年的《微型诗观》到最近写成的《新时期为何出现微型诗体》,诗人的探索在创作和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奉献给读的这部诗选集,就是诗人多年辛劳结出的果实。  相似文献   
130.
三点导读     
余光巾是台湾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