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娅妮 《考试周刊》2010,(49):34-35
《看社戏》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几次看社戏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艺人们漂泊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反映出乡土文化的真实与厚重,流露出作者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对低层民众的关注与同情。  相似文献   
102.
王十月是新一代打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打工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体现了作为一个由农村打工仔成长为城市作家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一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和对漂泊的反抗意识。他通过文学创作改写着自己和打工群体"乡下人"、"打工仔"的身份,谋求更高的身份认同,这对作家的艺术创作提升和现实身份重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陈平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36-37,42
漂泊、逃离,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后所选择的一种姿态,在20世纪的女性写作中不断闪过文学史的天空。虽然这是一条不知所终的莫测之旅,但它是重写父权话语覆盖下的女性历史,重建女性自我主体性必须经历的一次精神探险。  相似文献   
104.
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中曹文轩指出:近二十年来的文学格局,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有两大的思路,一是主张写实,一是倾向实验,缺乏古典。而在他的一系列小说创作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久违了的“古典”。本文主要从“神秘性”,“成长小说”,“无根的漂泊性”三个方面来探索曹文轩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杨玉华 《今传媒》2005,(4):62-64
进入东方卫视实习的第一天,迎面撞见一中年男子,方脸阔耳,双目炯炯有神,边走边问别人,看没看见美女主持?咦,这人看上去挺面熟,我暗自嘀咕,好像与他在哪见过……五分钟后,我猛拍脑门,哎呀,这不就是电视里常见的前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现东方卫视《今夜新观察》栏目的评论员——方宏进吗?此后,在办公区里、在电梯里、在去食堂的路上,经常能看见他腋下夹着小包,不紧不慢、  相似文献   
106.
唐代学中出现了一批值得注意的漂泊形象,其人物原型是举子、选人、小官吏等活跃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到处旅寓,以天下为家,形成了一种客寓意识,具有游子品格和漂泊精神。在唐代学中,他们已经作为一种带有独特时代特征的学形象而存在,被赋予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学贴近现实的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107.
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乡村与都市的交流。乡下人进入都市谋生,成为"城市中的异乡者",他们的生存境遇,他们在农耕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中的灵魂挣扎成为新世纪乡土文学的新视阈。但作家秉承的依然是尊崇农耕文明,贬抑都市文明的传统的思维理念,在"还乡"的梦中寻觅着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8.
我从小就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也喜欢在业余时间写点什么,于是,我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书房,想象着下班回来,把尘世的喧嚣关在书房外,像漂泊的游子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园,舒适、亲切、轻松一齐迎上前来,为我消除疲劳、这时,我会把自己扔进沙发,随手翻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阅读起来,或是坐到写字台前,  相似文献   
109.
甄杉  大江 《职业技术》2005,(6):58-59
(一) 几年前,我在火车站送丈夫兆亮去了深圳.那年的天气特冷,5月份我俩依然穿着西装.兆亮精神十足,但我知道那是装出来的,他内心一定十分复杂.他的方便袋里,光是方便面就装了24桶.我一面装一流着泪,在家他是从不吃方便面的.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的“流浪汉小说”是随着20世纪90代的社会转型而兴盛的。都市寻梦者的心路历程是以自我价值的积极追寻为起点,经由欲海漂泊的窘迫和迷茫,以价值理想的扭曲及其悲剧结局而告终;“剩余劳动力”是在自我被动否定的起点上,经由观念的内在冲突和人生的曲折追求,达到喜剧性的自我价值确证的人生目标;身心无根漂浮的都市下层“玩家”的人生轨迹,则是以否定性的社会角色为起点,经由物质生存的奋挣,终因价值目标的先天性局限而再度跌到否定性的人生起点上。由此反映出作家对都市流浪汉的价值定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