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奥德赛》着力写漂泊,以奥德修斯在海上10年的旅程为主线,歌颂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是欧美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杰作,成为中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先驱和旅程文学的原型。从该作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奥德修斯在海上的生涯开始,“漂泊”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母题,影响着许多欧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在欧美文学中,也从此确立了以寻求、浪游、回归为内容的三大漂泊母题。“漂泊”便成了最好的陈年佳酿,在欧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酿造出了许多陈年美酒。其中,深受漂泊母题影响的旅程小说作家的阵容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52.
杜荀鹤的交游诗在其留存的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分析其交游诗歌,不仅可以展示唐末五代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诗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在乱世中漂泊的人生历程,并且进一步揭示其中蕴含的诗人形象和情感特质,以及对其整体诗风的影响,从而肯定杜荀鹤交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3.
张炜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家,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他的几乎每部长篇中都弥漫着浓厚的流浪色彩,并且几乎都遵循着"漂泊——栖居——再漂泊"的轨迹。文章着重论述了这一流浪轨迹,并对这一轨迹的各个环节的成因详加论述,最后对这种流浪的出路予以简单归总。  相似文献   
54.
李宗坡 《现代语文》2009,(10):10-10
古代别离诗中的鸿雁意象有着极为丰富的意蕴,它往往寄托了离乡漂泊的人们非常复杂的情愫。体味和把握这一文学意象,对我们欣赏和领悟古代别离诗的美感和意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古代别离诗中的鸿雁意象有着极为丰言的意蕴,它往往寄托了离乡漂泊的人们非常复杂的情愫。体味和把握这一文学意象,对我们欣赏和领悟古代别离诗的美感和意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和川端康成以其作品诗化的语言,抒情的笔调,对传统文学的浓情厚意,在两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们的小说融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于一体,在对自然风物的描摹中抒写着传统的美丽与哀愁,而"水"成了两位作家在小说中叙事抒情的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57.
文章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兴》中的四个进城者:庄之蝶、夜郎、成义(特殊的进城者)和刘高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说",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探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现贾平凹90年代的创作心理表现出持久的苦闷、失落和漂泊。贾平凹塑造的一系列"进城者"形象正是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替代。四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作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8.
任火 《编辑之友》1999,(4):61-62
二十九年前,当我一脚踏上西击的列车,奔赴内蒙生产建设兵团时,一种命运的漂泊感油然浮上了心头。恍惚中,我仿佛感到自己像是一片被狂风卷起的落叶,不知将被命运抛向哪里。此后,这种漂泊感便随着岁月的流淌,长久地、梦魇般地萦绕在我的脑际。当我被塞外戈壁那漫天的风沙吞噬的时候,当我披着落日的余晖,独自在黄河岸排徊的时候,当我的眼前一片沙海而看不到一簇嫩绿的时候,当我告别凄迷的晚霞,在沉沉的长夜中祈盼着又一个黎明的时候。  相似文献   
59.
章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171+176-171
《好儿女花》中的六六形象是虹影的自塑形象,私生女情结使她成为家庭的边缘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而叛逆出逃的她换来的却是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是一位始终与命运抗争的红狐般的女子。她一直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和对真我的找寻,在母亲去世后,她终于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相似文献   
60.
文章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鲁迅和川端康成成长过程中类似的经历遭遇为着眼点,特别是缺失性体验所带来的心理创伤,对二人个性心理中孤独意识对其小说漂泊题材的影响加以比较。孤独意识对他们小说悲凉的底色形成了规约,他们却始终关注着生命的存在状态,肩负着文化救赎的历史使命,为人类苦苦寻求着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