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苏敏 《文教资料》2005,(24):103-104
艾芜,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南行记》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创的,也是唯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作品记录了作家漂泊的心理历程,重塑了流浪汉(女)的新形象,开辟了文学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62.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集中使用"漂(飘)泊"这一词的诗人,在其"漂泊西南"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大量表现"漂泊感"的词语与意象。在这些"漂泊诗"中,杜甫赋予了它们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诗人报国无望的哀伤,浓厚的思乡情结,疾病缠身的痛楚等多重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63.
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人代表的张元,在转型期文化、全球化语境,以及对西方电影的借鉴与学习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中,努力探求着自我的突围以及电影的发展。他的电影,在寻找中凸显出个人的主体性;在漂泊中体现出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在回归后致力于于主流与商业化的再探索。寻找、漂泊、回归,也就成为张元电影的文化内核,这种思考和追寻也使他的电影蕴涵了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4.
奈保尔超越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创作方法,以设置多重"不定点"的方式塑造博加特流浪汉形象。它产生恒久的艺术魅力:比西方流浪汉小说塑造的流浪汉形象内心更加痛苦,命运更加变幻莫测,归宿更加扑朔迷离、漂泊不定。  相似文献   
65.
66.
白采的小说,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映了作者坎坷的生活道路和心灵嬗变的轨迹,具有浓烈的反封建叛逆精神。艺术风格酷似于创造社的主要作家,追求抒情式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67.
本将余光中在美期间散创作纳入漂泊离散理论的考察视野。认为余光中在生活经验层面上寻找自我归缩、在东西方化对立中进行化思索,在异国主流化中确立化归属这3个层面上完成化认同,体现有着“中华化本位”的离散作家的特质。  相似文献   
68.
漂泊作为一种生存状况和精神现象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西作家迥异的漂泊心态。中国作家惧怕厌倦漂泊,而西方作家则喜欢追求漂泊;从漂泊动机上说,中国作家是被动无奈,西方作家则是主动选择。这些不同在文学的主题、取材、意象、人物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69.
田汉南国时期抒情剧作中的流浪特质,与作家受地域意识的熏染,现代观念的引进以及个人生平际遇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这些文化形成原因的梳理辨析,更能反映出田汉前期戏剧创作这一特质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0.
从老杜笔下的漂泊意象入手,运用知人论世、整理归类的方法,通过分析他的一些代表性诗作,剖析杜甫赋予一些漂泊意象的深刻内涵,寄托丰富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