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依据现在对中药炒止血理论的几点认识,提出存在的不足,对中药炒止血理论提出从中医传统理论、止血成分含量的相对增强和多个因素综合考虑三个方面来认识中药“炒止血”理论。  相似文献   
142.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生物在可持续农业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成效明显,并且在将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有大量的秸秆被白白烧掉,而它们是能够作为生物的原料来使用的。本文采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对秸秆作为生物原料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其经济可行性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如果把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生产的原料,其盈亏平衡价格为736元/吨,此价格对农民非常具有吸引力,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3.
生物炭作为EM菌载体影响因素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Biochar)作为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菌载体。方法:通过平板计数法,研究了生物投加量、菌液浓度、振荡时间、吸附温度对生物载体吸附EM菌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条件优化研究。结果:生物投加量为0.4g时,其最大吸附量为3.8×10~7CFU/g;菌液浓度稀释2倍,吸附量达到2.3×10~7CFU/g;振荡150min,生物吸附量为2.9×10~7CFU/g;吸附温度35℃,吸附量为2.6×107CFU/g;生物最佳吸附条件为:生物投加量2.4g,菌液稀释倍数2倍,振荡150min,吸附温度40℃,其对EM菌的吸附效果可达到3.8×10~7CFU/g。结论:生物可以作为EM菌剂优良载体,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含中孔和微孔的多孔炭的孔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了由硬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无序中孔、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贯通中孔的偏氯乙烯聚合物(PVDC)基多孔的孔隙结构,计算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氮气吸附法分析结果与电子显微镜结果一致,碳化物含一定量的微孔和中孔,含中孔和微孔多孔的比表面积小于PVDC直接碳化得到的微孔,但孔容远大于PVDC基微孔;使用NLDFT模型计算得到硬模板制备的多孔比表面积为1 669m2/g,孔容为2.07cm3/g,中孔孔径约18nm,与电镜观察结果相同。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多孔比表面积为1 267m2/g,中孔孔径25nm,小于观察到的实际孔径,这可能由于吸附点在大孔部分较少而影响了拟合精度所致。  相似文献   
145.
碳纳米管     
《电大理工》2014,(2):69-69
传统的素材料主要包括金刚石、石墨、卡宾、黑、活性和碳纤维等。直到1985年发现C60后,人们认识到,碳还具有球笼形结构。1991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了一种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并称其为“石墨碳微管”,即目前所称的碳纳米管。它可以看作是由石墨碳六元环网状平面卷成筒状时所形成的管状物质。自从碳纳米管这种新型材料被发现后,  相似文献   
146.
由于生物质在土壤改良方面的优异表现,以及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近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生物质的特性,综述生物质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持水能力等方面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并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7.
介绍了直接热解法制备多孔材料的前驱体,包括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共价有机骨架和生物质,并展望了制备多孔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8.
该实验制备了生物基纳米零价铁(nZVI@BC)复合材料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吸附固定。实验得出了nZVI@BC固有吸附性能优于生物,且nZVI@BC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结论,证实了nZVI@BC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对其吸附固定厌氧氨氧化污泥存在显著影响。该项研究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低温低氮污水过程中污泥易流失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9.
设计了一个包含水热制备、形貌结构表征、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的专业综合实验。该实验首先制备出茼麻草水热,再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红外光谱仪对水热进行形貌结构表征。考察水热投加量、柴油初始浓度、溶液pH值以及接触时间对柴油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学生可了解国内外含油废水的污染状况与治理技术,熟悉水热制备方法,掌握水溶液中水热吸附柴油的性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