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5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陆涛 《青海科技》2012,(4):71-73
青海省地大物博,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自然环境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状态。这里辽阔的天然牧场,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适宜放牧各类牲畜,具有发展生态牧业的先天优越条件。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国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于第四位。牧区面积占到了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4.76%,可利用的草场5亿余  相似文献   
62.
63.
《西藏科技》2005,(1):55-55
截止2004年11月,全区藏药产值达3.4亿元,进藏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64.
赵雪雁 《资源科学》2007,29(5):50-56
人文因子是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甘肃省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影响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可归纳为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等3个因子;②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与草地退化呈正相关,牧业结构调整因子与草地退化呈负相关;③牧业结构调整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减弱作用远低于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对其的加速作用。其中,牧民家庭支出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草地沙化面积、固定沙丘面积、流动沙丘面积、沙化率分别增加0.869、0.765、0.809、0.883个单位;载畜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分别增加0.362、0.574、0.301、0.304个单位;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仅分别降低0.160、0.237、0.248、0.111个单位;④遏制草地退化的关键在于拓宽牧民收入渠道,提高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65.
66.
在分析敖汉旗多年玉米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基础上,充分考虑适宜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和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敖汉旗玉米种植范围,做出适宜气候区划,为分区分类指导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因地制宜安排玉米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随着休闲农牧业的快速发展,集现代畜禽养殖、科普宣传、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牧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近日,农业部《关于推介休闲观光牧场的通知》正式推介8个牧场为第一批休闲观光牧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典型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的休闲农牧场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对大陆休闲观光牧场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总结台湾休闲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大陆休闲观光牧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旨在促进我国休闲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8.
69.
白玉县是四川省甘孜州西部与西藏自治区仅一江之隔的一个藏区牧业县。由于受环境和藏区特有的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都十分有  相似文献   
7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为此应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文章分析了2010—2019年我国牛羊肉和牛奶的消费量及生产量,发现生产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大量进口国外的牛羊肉和牛奶产品。对比世界和亚洲地区的平均消费量,未来我国的牛羊肉和牛奶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针对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畜牧业生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以小保大"原理,通过发展小面积高产人工草地,服务大面积天然草地保护的生态草牧业,过去几年在国内不同区域的实践取得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就如何发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农牧系统的耦合效应,通过发展生态草牧业服务我国大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而实现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4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优良牧草品种培育;加强草产品加工的科技研发,提高饲草原料的利用效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由畜产品产业主导的特色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