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72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蓉 《东南传播》2016,(3):47-49
2015天猫双十一晚会创造了高收视率和高市场占有率。这场媒介仪式,不禁让人联想起创造了国人30多年记忆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二者诞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必将呈现新的特征。以央视春晚与天猫双十一晚会的比较分析为例,二者在文化根基、文化表演方式、仪式终极目标以及传播的价值理念这四个方面呈现的不同,印证了媒介仪式从联欢走向狂欢。而导致这一转向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和个人欲望的膨胀。  相似文献   
102.
王同媛 《今传媒》2016,(1):118-119
岁末跨年演唱会的竞争已经成为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电视艺术文化现象.在大众传媒的表述中,艺术是一场狂欢式的符号盛宴,而究其跨年演唱会的表征和特征,发现跨年演唱会已经具备大众狂欢的符号价值而呈现出具有特色的电视仪式感,就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行为的电视艺术呈现.本文分析了跨年演唱会的电视仪式感呈现,对于电视艺术研究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3.
孙卫 《今传媒》2016,(3):118-119
体育新闻有与体育运动本身特性相匹配的超越性、审美性、娱乐性、灵动性,因而具有天然的可塑性.中国足球则是社会公共领域中一个广受关注且持久的热点话题,是一个众声喧哗、论域极为宽泛的对象.媒体对国足新闻的报道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演化为了一场话题狂欢和娱乐盛宴,其标题大战集中呈现了体育新闻标题的巨大张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4.
作为"先锋"文学的弄潮者,马原作品中的形式狂欢对于当代文坛的开拓意义不可否认。但是,《拉萨的小男人》这部不甚引人注目的作品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马原小说内容意义的平台——独特的"小男人"世界。马原笔下的"拉萨小男人"群像,是一个浓缩了八十年代进藏青年喜怒哀乐、代表着一种特殊生活和精神状态、传达了人生思索的"真实"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去英雄化、狂欢化的精神流浪品格,是"马原们"在前卫的先锋探索中,隐含的对自我身份站位的思辨乃至超克。"小男人"世界不仅是重估马原藏地书写的入口,同时也为当代先锋文学的复杂转向/转型和还原八十年代文学的多元面向提供了可贵线索。  相似文献   
105.
上古社会有祭春社、祭“高禖”的习俗,还有东门祭日神的仪式。这些宗教节日给先民提供了一个尽情游观、狂欢的机会。《国风》中有关祭祀的民间歌舞诗中,正反映了这种狂欢化色彩。这种规模巨大的宗教节日实在是具有全民节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莫言新作《四十一炮》以一个孩童视角完成了一次诉说的狂欢。在这一独白式的诉说中包容了两种叙述语式、两种时间意识、三条线索的拼接交错,真实与虚幻、魔幻与现实的异质并构,主人公的纯粹独白中夹杂着各种意识并存的复调叙事——这种结构复调是在更为开放的层面上建构的一种复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7.
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与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影片这两类作品无论从创作时间上、地域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反差,但在这两类反差较大的作品中却都能看到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痕迹。通过对它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文化中不乏“狂欢”气质。而追溯中国文化的渊源可知,这类作品正是在我们文化的内在熏陶和其所属的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这种“狂欢”气质也是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8.
笑,作为人类对自我存在深度体验的一种方式,其价值意义向来被人们所轻视.到19世纪中期,开始有多位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讨论笑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尼采关于笑的理论即是其中不为人所关注却是最深刻的一种.尼采比较系统地考察了笑与人的生命力培育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切入点,尼采最早指出了民间节日的狂欢性质.尼采这种对笑、民间节日意义本体论性质的阐扬,给巴赫金以极大的启发.当然,在整个狂欢理论的构设上,巴赫金对尼采的观点亦有重要之修正.  相似文献   
109.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10.
狂欢书写与修辞隐喻——以张炜《九月寓言》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的《九月寓言》带有众多“狂欢化”的因素。用俄国学者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形式分析入手,返回文本的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及作家的个体体验,实现对文本中狂欢化素材、修辞、结构的归并与清理,探索张炜的叙述动机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