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6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65年,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重演曹丕篡汉的“禅让”故事,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这一切竟然是在“禅让”的幌子下进行的。“禅让”的含义完全异化了。  相似文献   
22.
嵇康是一个魏晋时期的缩影,他融合了时代的纠结.因此,要了解嵇康接受诗学,必定要从他的时代出发,从他的文化背景说起,探寻不同的文化思想对他的接受诗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时儒学式微,道学复兴,玄学兴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促使嵇康形成了多元异质的思想特性,使他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嵇康通过比较、综合儒道思想,确立以“无”为体,以“有”为用的玄学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他的接受诗学,肯定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和接受对象的独立价值,并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予以论述,致使其文思缜密,便于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23.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4.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25.
福柯作为一个“思想学徒”的生涯,先是经历了黑格尔,然后由黑格尔穿越马克思,再由马克思抵达海德格尔,最后经由海德格尔找到了尼采,而尼采成了高悬于他的世界之上的“太阳”,  相似文献   
26.
受正始玄学的影响,嵇康的诗歌常常通过对自由仙境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崇尚自由、企慕神仙、批判陈腐、超越现实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27.
何晏诗作以“拟古”面目出现,也阐述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但因其未做到宅心玄远与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故只是玄言诗的尝试之作  相似文献   
28.
从信仰看,东晋玄学在生死问题上割断了家族的连续性和血统上的关联性,突出了生命的个体性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断裂性。强调生命的个体性与血缘上的断裂性,这是思想的进步。然而,玄学仅仅在理论上有突破,在修行实践和制度建设上根本就没有探索。而已经传入数百年之久的佛教有理论纲领,有修行实践,有僧团制度,又是性质上完全不同于礼教的外来文化,满足了士族打破礼教束缚、确立个体信仰、追求人生自由的需要。由玄入佛,即是士族信仰的大势所趋。而东晋士族佛学,从道安到慧远都为解决士族的人生问题而服务。人生问题是人与道的关系,为中国所独有。  相似文献   
29.
由于玄学的影响,阮籍的游仙诗风格清远恬淡,与受名理学影响的曹氏父子游仙诗激昂豪逸的风格不同。阮籍游仙诗中的仙境是他追寻到的玄学的理想精神家园,而不是道教中的大虚幻境。阮籍游仙诗中的仙人并非道教中长生不死的神仙,而是玄学中理想人格——“常与俗人别”的最高级隐士。受玄学思想的影响,阮籍游仙诗有玄理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演绎玄理、引用玄学词语、引用老庄之典、对得道之高峰体验的具体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0.
玄学是魏晋时期通过清谈深入探讨宇宙社会人生之本体的思潮和学说,对当时的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还与后世佛教、道教以及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关系。玄学清谈在表现形式及其实质方面与当代课程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教学对话及其理解性实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整理、挖掘玄学思潮中的教学对话及其理解意蕴,对完善教学对话理论、指导当今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