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张爱玲和王安忆有着共同的悲剧感受,却又有着不一样的美学观点。王安忆是一个真正能理解张爱玲作品中悲剧意识的人,知道张爱玲笔下的新奇和喜悦,是有着挣扎和痛楚作原由的,有着一个大虚无的世界观做无底之底。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悲剧意识都无关于时代,只是一种对人生根本境况既清醒又迷惘的认识。张爱玲是“参差对照”和“不要彻底”的美学原则,而王安忆是要追问到底,要“过去看看”,即使那边是虚无。  相似文献   
452.
主要探索王安忆的作品对普遍人性的关注,挖掘平凡"英雄"面对孤独、寂寞时,勇于承担不幸命运的精神力量与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453.
初冬的午后,拉上窗帘,屋子里就蒙上了一层暧昧的气息。而此时读王安忆的《长恨歌》,时光也缓了下来,自己像回到了七八十年前的旧上海。她的文字不似张爱玲的那种一针  相似文献   
454.
王安忆的乡村小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80年代更多地表现为对乡村文化的批判;90年代明显多了一份面对乡村的温暖情怀,作者发现了那些被粗砺、困顿的现实生活所遮蔽的乡村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到了新世纪,王安忆的乡村叙事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她用诗意的笔调展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纯朴的民风和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乡土中国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压力下的裂变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相似文献   
455.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十分自觉的文学观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学观主要是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体悟和理论思考阐发的,也部分地体现在她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和对经典作品解读的言论中。王安忆的文论涉及到文学的本质、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相似文献   
456.
王安忆小说中有许多地点描写。这些地点在小说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是王安忆在小说构造上新探索的成果。从地点角色化入手,分析地点角色化的重要作用,力图探寻王安忆小说地点角色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57.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1):7
正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与推广很重要《今晚报》报道:中国作家进入国际视野,译介是必须的门槛。"作家的创作风格会影响他们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比如贾平凹《秦腔》中民族性乡土性的语言特点,翻译之后很多东西就丢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语言。王安忆的《长恨歌》翻译的时候也比较难。相对来说,莫言和余华作品的  相似文献   
458.
我承认,虽然工作已经八年多了,但是仍然很浮躁,至少对于《花开有声》这本书就是如此,现在想想都觉后怕,要不是看到那些"光环"萦绕在这本书,我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这个选题。毕竟,一个13岁的孩子能写出怎样惊世骇俗的文字呢?是贾平凹先生的题字,是曹文轩先生的序言,让我决定静下心来仔细看看书稿本身。起初就是好奇,又是怎样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459.
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宏观结构中的脉络和主线,以及微观结构中的插曲、意象和道具等诸多元素。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综合使用了这些叙事元素,小说以主人公南昌的精神成长为主线,以小市民阿明的故事为插曲,以“光”为意象,以“书”为道具,使得全篇结构浑融契合,细致绵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学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60.
王安忆是较早尝试日常化写作的作家之一,虽然她认同日常化写作美学理念,继承了日常化写作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但她又以其理性精神,抗拒着日常化写作的鄙俗化倾向,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以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创作理念使日常化写作具有了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