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李佳 《时代教育》2009,(8):63-63
张爱玲、王安忆,两个不同时代的上海女人,共同书写着上海这座城和上海的女人们.悲剧命运,成为了她们笔下女性的共同点.本文通过<十八春><长恨歌>两部小说展示的女性人生悲剧,探讨其作品中蕴舍的不同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72.
试论王安忆创作中的解构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作品数量多,风格多样。与其他注重大事件、大题材的作家不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王安忆的文本创作逐渐表露出一种注重日常生活、消解宏大叙事,消解爱情,消解理想人物的倾向与立场,并由此体现出一种解构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73.
王安忆的语言以温婉细腻著称,而在小说创新实践中她也一直坚持着对小说的语言进行创新探索,她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对语言刻画与描绘功能的强调,更加注重语言的叙述功能,体现了王安忆小说创作在语言方面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4.
在各种流派争叱风云的当代文坛,王安忆的创作实力是无可厚非的。她始终都在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本构建形式,在写作过程中反复论证自己的创作观念。从先锋文学到“新写实”再到女性文学,近四十年来,王安忆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以一种顽强坚韧的姿态,畅快地书写着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精神历险和生命向往,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她真诚地与世界对话,在对外国文学的反复肯定与不断修正中通过小说文本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观,完成了主体心灵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75.
在现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作家,其小说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同时代作家中也是佼佼者.本文就从其成就较高的城市小说和乡村小说作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76.
基督教伦理与王安忆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的文学写作普遍宣泄感官刺激,德性品质匮乏。出于对人的负罪意识匮乏的深层忧虑,王安忆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在文本中通过唤醒国民的负罪意识,提出建立负罪感这样一种最低的伦理底线,来确保社会伦理的构筑与维系。其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77.
笔下巡城     
城市比市民苗条,市民比城市风骚,于是,八卦一座城市,竟也有了口舌生津的味道。王安忆的新书《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无疑携带了这样的腔调与味道。在开篇的《寻找上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初秋是上海性情最平和的时节,一切都有些像万劫有复地回转过来了。墙上的砂面收了绒头,树影变得纤细,疏落有致。电车转弯的那一声‘叮’复又入耳,学校里眼保健操的音乐适时地响起。此时,即便是那最嘈杂的闹市,也开始气定神闲,城市就是这么一激灵,一激灵。"  相似文献   
78.
《阿勒泰的角落》的腰封上,是包括王安忆、陈村、李敬泽、刘亮程等在内的二十多位文坛大腕的鼎力推荐,他们在上海为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疆青年作家李娟召开了一场作品研讨会,盛赞其作品为"天籁之音",更有陈村推荐语"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介绍此书,节目最后一句是"李娟,是我今年最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79.
《出版参考》2012,(24):26
正本刊讯8月18日,商务印书馆新书《夭折的记忆》首发式在上海举行。该书作者吴亮亲临现场,与陈村、孙良、孙甘露、李天纲、严搏非一起,围绕"时间与记忆"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该书由《八十年代琐记》和《九十年代小纪事》两部分组成。全书三百多个人物,七十多个地点,九十多个美食和餐厅,四十余张珍贵的老照片,九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作者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作和生活的记忆,也是他与文艺界的同行们,如陈村、王安忆、顾城、孙良、孙甘露、萧海春等交往的故事。《夭折的记忆》是吴亮亲身经历的私人记忆,他秉承零度写作的原则,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