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志贺直哉《在城崎》中的生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象征性的小动物蜜蜂、老鼠蝾螈的死亡过程。通过小动物的死,让笔者领悟出了生死的真谛小说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已经死亡的蜜蜂、濒临死亡的老鼠和被“我”偶然杀死的蝾螈。蜜蜂的死让笔者对死有了亲近感;老鼠的死让笔者意识到死虽然不可怕,但是死亡前的挣扎却太残酷;蝾螈的死让笔者意识到生和死其实不是两个极端,生中孕育着死亡。  相似文献   
82.
一、引言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认识,其核心是对生与死的理解。李白肯定生与死的自然性,他的《日出入行》写的十分理智和乐观:“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徘徊?草木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生命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3.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似文献   
84.
《云南教育》2008,(11):20-20
对北川中学的2812名学生来说。5月12日14点28分是每个人的生死关头。生与死,都在那一瞬间被铭记。从北川中学的操场,到九洲体育馆,再转移到绵阳长虹厂区,在这场里氏8.0级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这1279名北川中学学生,经历了他们未曾想象过的震动撕裂、生离死别,经历着惊恐、疼痛、悲伤、或许还有温暖。这场噩梦醒来之后,他们用自己的笔记下了各自对这场地震的点点回忆。  相似文献   
85.
在现代派诗人中,何其芳的诗歌常被纳入"主情"一路.但本文通过对何其芳早期诗歌的重新解读,却发现在其诗歌表层之下隐含着极具"智性化"特征的多重主题意蕴,即爱与美的执着追求;梦与实的深层反观;生与死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86.
余华作品中涉及的生死问题,体现了他的生存哲学,即先有死,接着生死并存,最后生战胜超越死的历程。这些作品展现了余华对生死问题的独到认识,也暴露了余华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87.
本篇文章以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题材北疆小说的代表作——《热爱生命》("Love of Life")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北疆小说的根源、象征意义,以及同类小说所体现的生命寓意;最后通过对《热爱生命》("Love of Life")里的哲学思维的介绍,我们认识到了如何热爱生命、如何与曲折的命运抗争。  相似文献   
88.
左俊玮 《科教文汇》2010,(34):72-72,91
理性和感性的冲突是荒谬产生的源泉,而荒谬和冲突过程中却伴随生存价值——生与死的艰难抉择。在饱受心灵磨砺之后,屈原毅然决死,体现的是更为崇高的精神,同时,也用死的方式来诠释生的意义。屈原的生死抉择正是对于伦理道德和个人情感矛盾的实践作答。  相似文献   
89.
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类某种永恒冲动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大师莎士比亚以自己特有的对生活和生命的诗意妙语,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人类生与死、梦境和偏把事物看成另外一种事物的人生“包法利主义”的永恒冲动,解答出一道道由精确感觉通向理智信念的人生方程式。  相似文献   
90.
每天,昼和夜不知疲惫地重复交替着。黄昏是媒介,以自己沙尘般的暗黄天幕,遮住夕阳绚烂而无边的霞光,遍地绿油油的屏障上洒满灿烂金光,屏障后的红光渐渐消逝——一天到此结束,黯然黑幕笼罩长空。夕阳,它多想再看一眼世界,再把泛黄的云朵染成五彩,可是黄昏不许:有些事你无法决定,就像生与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