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教育   17411篇
科学研究   5410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456篇
综合类   1334篇
文化理论   563篇
信息传播   3014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906篇
  2022年   944篇
  2021年   894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1457篇
  2014年   2818篇
  2013年   2071篇
  2012年   1974篇
  2011年   2162篇
  2010年   1950篇
  2009年   1750篇
  2008年   1883篇
  2007年   1392篇
  2006年   978篇
  2005年   854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把生态素养的培育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教育目标。国内学界的诸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视角确认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在生态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责任。文章从生态教育的视角进行微观的生态教学设计,用生态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合语言教学与生态价值观,把顶层架构的生态素养培育下沉到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9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生态工程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6个案例进行调查,探析学生感兴趣的融合方式及其原因,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3.
高校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将专业或通识课与课程思政融为一体,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在通识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课程中包含各种环境领域的相关知识,也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索与设计,深入挖掘并采用不同方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也能提高整体思想素质,有机地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944.
耕地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需求仍然很高,耕地占用与耕地补充之间的平衡面临储备资源枯竭的困境,部分地区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导致数量、质量失衡;开发不当破坏环境危及生态安全;地区发展不一导致时空失衡。针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提高耕地产能保障质量平衡、实施耕地生态改造措施保障生态平衡、推动占补平衡市场化交易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45.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都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然而,在小学教学生态课堂中,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没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教学互动实效性不强,这样就难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将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6.
《可可西里》作为一部优秀的藏族题材影片,制作者对于对电影镜头空间及镜头间空间的细腻处理,构建了复杂的空间关系.这些关系转化为影片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后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且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影片主题:当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都面临威胁时,自然生态空间的平衡如何得到维护?暴力侵犯式的介入或是以暴制暴式的保护是否合适? “万物平等”还是“适者生存”?人类在强大的自然空间威胁时又当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947.
《百年孤独》在其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下,包裹着拉丁美洲百年沧桑的现实,这个现实在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也反映着该地区的生态百年变迁。拉丁美洲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影射着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其潜在的生态伦理主题,赋予了小说深刻的哲学意蕴,使其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非凡的远见。对《百年孤独》进行生态伦理解读,不仅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阐释作品,更能期待借由经典文学作品来唤醒在文明进程中人类的生态良知,使生态伦理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48.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文章介绍了创业能力有关概念,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从高职院校角度,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队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9.
吴菁 《考试周刊》2014,(37):23-24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其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小说揭示并批判了战后美国拜金主义思潮下虚伪、冷漠、自私的人性本质,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的实现与幻灭的悲剧。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作品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悲剧是一个由外部环境、其与他人、其与自身和谐关系遭受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进行分析,从女性精神生态角度对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在作品中体会作家对女性的精神世界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