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教育   23112篇
科学研究   1526篇
各国文化   89篇
体育   668篇
综合类   978篇
文化理论   139篇
信息传播   231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24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889篇
  2014年   2052篇
  2013年   1504篇
  2012年   1735篇
  2011年   2094篇
  2010年   1905篇
  2009年   2032篇
  2008年   2357篇
  2007年   1881篇
  2006年   1446篇
  2005年   1365篇
  2004年   1253篇
  2003年   1172篇
  2002年   1148篇
  2001年   947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51.
基于教育数学的课堂教学,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果更重过程”“关注人”的新课程教学观,在学生探索的关键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模仿迁移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52.
在国人自撰中国文学史的草创期,龚道耕《中国文学史略论》是一部有思想、有内容、有特色、有价值的文学史著作,但在学界却似乎一直处于被遗忘的状态。龚道耕谈论文学、论述中国文学史,遵循传统的、古典的大文学观,讲求通识,主张“自成体系”,认为文学渊源于六经,反对仅以诗歌、戏曲、小说为主的狭隘文学史观。注重采用中国传统学术资料,特别是传统的目录、史传和诗词文话,从中搜寻出文学史的脉络线索。而对于诸多问题的阐述,持论严谨平实,观点匠心独具,这在早期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中可以说是别树一帜、引人深思。因此,若回顾、评价早期中国文学史的创作,龚道耕《中国文学史略论》势必要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53.
知识的不确定性发展趋势,要求研究生教育教学把“教”与“学”的主客体地位“翻转”过来。研究生作为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主力军,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不确定性知识观视域下,推行研究生“翻转”课堂具有可行性: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翻转”提供了根本保证;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翻转”提供了现实可能;研究生的学习条件为课堂教学的“形式翻转”提供了操作空间。研究生“翻转”课堂应遵循“运用上适时翻转、理念上根本翻转、内容上全面翻转、模式上合理翻转”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54.
作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王夫之面对明亡清兴的易代鼎革巨变,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和夷夏观进行了重新解析和阐释。在王夫之看来,天下姓“公”不姓“私”,即天下是天下人的“公天下”,而不是一姓之私的“私天下”。在夷夏关系问题上,王夫之认为,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所禀受的天地之气也不同,因此民族习惯、民族文化也不同。他反对民族间互相侵扰,主张各安其所。在明清鼎革之际,王夫之继承了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强调保族固类,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反思和剖析王夫之的天下观和夷夏观,对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伦理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55.
顺应新课标的育人目标,我们以一百种语言理念为导向,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儿童讲堂,摒弃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机械被动的课堂模式,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将其巧妙融入课程具体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儿童讲堂从教材走向生活,从学科讲堂走向延时讲堂、短视频讲堂,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其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长、展示自我,从而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6.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历史地看,毛泽东的人民观经历了一个从初步提出到成熟完善的过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肯定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中央苏区时期,确信"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抗日战争时期,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解放战争时期,主张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工农群众作...  相似文献   
957.
如何理解人性是人类增强伦理的核心问题。生物保守主义和超人类主义作为人类增强问题上的两种对立观点,它们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展开的争论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生物保守主义主张,人性是给定的,我们不应该改变它,人类增强会改变人性因而应受到约束和管控;超人类主义则主张,人类是不断进化的、富于创造力的物种,人类增强可以突破人性的限制因而应予以鼓励和提倡。对两种人性观的分析表明,生物保守主义的人性观不能说明生物技术增强与社会文化增强之间的道德差异,而超人类主义的人性观则无法说明人类增强在何种意义上改变了人性,并且两种人性观都会遭遇休谟的是与应当难题。因而,两种不同的人性观都不能为人类增强问题提供真正的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958.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知识形态的变化,即通常认为的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这就给大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观,重新思考和构筑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相似文献   
959.
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是早期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贯穿从“六经”到汉赋的经典书写。它源起于尧舜以至三代“追中”的历史记忆,上应古代天文学对中宫斗极的信仰,下与尧舜以来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建都历史相合,构建了一个王权天授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西周初年“崇文德”的运作,使“天下之中”洛邑成为和合的礼乐文化地理空间。这说明集地理、政治、文化与民族于一体的“天下之中”观念在西周初年已经基本成熟。经《左传》《周礼》《史记》等典籍的推理阐释,它的丰富内涵得以进一步明晰。随着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及具有“体国经野”性质的京都大赋书写,标志着这一地理观最终确立,并对此后王朝择都选址的政治理念与择中治国的思维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周屏 《林区教学》2021,(1):87-90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开展符合幼儿特点,易受幼儿接受,深受幼儿喜爱,具有游戏精神的数学活动.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会议调研等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缺乏具有游戏精神的真游戏.基于此,提出渗透绘本游戏、数学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