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传说皮影戏的主人,是滦州一个外号叫"大嘎奔儿头"的汉子,此人长相出奇地丑,满面大麻子,一只胳膊长,一只胳膊短。这样的人总是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大嘎奔儿头也不例外,他家里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皮影戏和交互式媒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中,我们试着在新媒介的非线性交互结构和传统的打印媒介以及电影图象式的线性结构之间寻找差异。因为交互的可行性是通过技术来提供给今天的许多设计者用数字媒介来做他们的设计工作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探讨了如何提高交互式媒介设计的技巧。我们探索了采用传统文化作为起点的可能性。传统皮影戏类型学,在最新的交互式媒介构思中也作了考虑。  相似文献   
13.
皮影戏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承载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故事题材丰裕,视觉表现形式多样化、语言深动有趣和娱乐元素等紧紧抓住幼儿的心。皮影戏表演能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提供语言信息,还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给予幼儿一个交谈的平台,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运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鑫 《学前教育》2010,(9):22-23
我认为应重在通过活动过程让幼儿感知、了解、体验皮影戏与皮影舞蹈的艺术特点,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15.
罗山皮影戏     
明朝嘉靖年间,皮影戏传入罗山,清代中叶开始兴盛,罗山皮影戏植根于豫南山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农民的欢迎。罗山皮影属豫南东路调,初起时以丝弦拉唱,称“丝弦戏”,以胡琴锣鼓伴奏,唢呐或人接唱,由演员操纵着三根竹棍支撑的牛皮影子,利用灯光照射显示在帐上进行表演的剧种。其特点是唱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道白多用豫南方言,慢打慢唱。文戏多武戏少,多取材于古代历史传说,以它独特的技巧,表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神鬼变化等,很受群众欢迎。皮影制作,将牛皮浸泡于水中七日左右,毛可拔掉时捞起用刀刮毛削脂后撑起晾干,经过裁块、绘形、雕刻、…  相似文献   
16.
影偶的造型与影戏的演变历史是一个同步发展的过程。历代艺人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受寺庙雕塑、壁画和戏剧的影响,吸收小说中人物的描写,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影戏的造型规律和特征。在历经百余年的传承与腾挪变化后,蚌埠余家皮影戏除沿袭戏曲文化中对忠奸、正邪角色寓褒贬、别善恶于其上的造型传统外,糅合艺人的审美理念和民间美术等诸多元素,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的造型谱式和图案纹样,这种谱式并非某个人的独创,而是历经了三代艺人的学习、积累和创造逐渐完善定型的艺术程式。它质朴生动地折射出民间艺人集具象的生活经验和意象的审美理念于一体的造型艺术特征,生动地折射出蚌埠余家皮影戏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生》2012,(Z4):91-93
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2011年11月,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赵晓虹 《大观周刊》2012,(45):412-412
一、活动主题 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山西特色文化——皮影戏,热爱家乡文化。 二、主题设计背景山西皮影戏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山西皮影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华阴老腔的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衡 《兰台世界》2012,(7):52-53
华阴老腔源远流长,其是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华阴老腔原是皮影戏的一种,滥觞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1]9。虽然华阴老腔曾有辉煌的历史,但20世纪末以来,华阴老腔也像其他民间文艺一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甚至濒临灭亡。为挽救危机重重的老腔,2003年,时任华阴市文化馆副馆长的党安华开始与老腔艺人们一起探索老腔复兴的道路。起初,他们通过排演《古韵乡趣》对老腔的演出方式进行了尝试性  相似文献   
20.
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于我国北方,1933年传入赤峰市巴林左旗。这一地区几代皮影戏艺人广泛吸取唐山和东北等地不同风格的皮影戏之长,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加工,逐渐形成了具有巴林左旗特色的皮影戏艺术风格,特别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