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高中物理经常研究一些简单的实物,人在客观世界里也称为实物。高中学生容易把实物和人简单地等同而语。实际上物理学中选取研究对象时,如何科学地区分人与实物的不同,应该审视三个不同角度。一、质点角度例1如图1两种情景,一物体A在粗糙水平面上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人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前进(不打滑),请问物体A和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各如何?错误答案:A物体和人都是相对地面向右运动,根据摩擦力的定义,两者的滑动摩擦力方向都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向左。  相似文献   
82.
正微元法是把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从其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或被研究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高中物理中微元法是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如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瞬时感应电动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推导等.我认为微元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有效的处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非匀变速运动问题,这类问题用运动学知识很难解决.下面我就通过几个例题谈谈应用微元法来求解有关非匀变速问题.例1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  相似文献   
83.
正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块,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习题解决的正确性,即关注于结果,这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违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渗透思维方法.本文以高中物理力学习题教学为例,就思维方法渗透谈几点看法,望有助于实践.一、整体和隔离的思维方法整体法、隔离法是力学习题最为常见的思维方法,虽然思  相似文献   
84.
正【方法概述】1.根据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如果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s为相邻两点间距,T为打点的周期,则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 T.(2)设相邻点间距分别为s1、s2、s3……若s2-s1=s3-s2=s4-s3=……=sn+1-sn=Δs,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打下某一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欲求打下第n个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由(n-1)点到(n+1)点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恰好为打下n点的时刻,可知打下n点时的瞬时速度应  相似文献   
85.
物体的运动,从运动轨迹看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的曲线运动之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文详细阐释了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并举例剖析了关于圆周运动的典型问题,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分析1.匀速圆周运动与变速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运动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则物体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如果运动的速度大小在变化,则物体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86.
本部分内容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并且是运动中比较简单的形式——直线运动.而高中研究的直线运动中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本专题高考常考的题型1.通过图象法和运动学公式法结合分析物体的运动;2.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求物体的速度、加速度;3.追及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87.
正1.摩擦角的概念如图1所示,当物体静止且有摩擦时,支承面对平衡物体的约束力包含法向约束力F_N(即支持力)和切向约束力f(即静摩擦力),这两个力的合力F_R称为支承面的全约束力,它的作用线与接触面的公法线成一偏角ψ。当物体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偏角ψ也达到最大值,如图2所示。全约束力与法线间夹角的最大值ψ_0称为摩擦角,由图可知tanψ_0=(f_(max))/(F_N)=μ_s,即摩擦  相似文献   
88.
正高中物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判断转弯的汽车或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块所受静摩擦力方向的问题。而判断静摩擦力的主要方法是:假设所研究的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根据物体在失去摩擦力后的运动情况,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得出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对于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对物体  相似文献   
89.
<正>追及相遇问题在运动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这类问题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在历年、各地高考第一道计算题中不时出现。一直以来,由于这类问题涉及两个研究对象,有能不能相遇、相遇几次、何时何地相遇等情况,使得问题看起来繁琐复杂,不少学生理不出头绪,无从下手,难以学好。笔者觉得运用坐标法求解追及相遇问题,教学效果很好,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0.
秋飏 《新高考》2006,(4):12-15
运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高考对运动的考查也极为重视,虽然试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但总体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各类运动的整合,如直线运动之间的整合,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整合等,从整合内容即时空角度而言,有并列性整合,围绕着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进行;有递进性整合,以速度与守间等联系,另一个是对运动“建模”能力的考查,如1999年上海的高考题就曾以宇宙膨胀(关键词哈勃常数)为背景建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