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丘秀芷的散文关注现实人生,以个人情怀介入现代社会,触角广泛;她的散文写出了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充满着对美好的追求和探寻,传达出了她的审美理想、人生旨趣;她的散文是真性情的流露,真切动人,文笔如行云流水,自然淡雅。  相似文献   
52.
让精神立着     
假如我出生在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也许我就是凡夫俗子中的一份子,感受着长安都城的繁华,领略着锦绣江南的恬静,享受着—个普通百姓的安宁和快乐。有—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安宁,走上了一条卓然众生的路,他,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53.
《声屏世界》2013,(5):78-79
爱情正能量传送电视梦爱情?这当然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时刻以玫瑰花般香甜的姿态在人心的某个角落静静地绽放,电视交友节目也便如雨后春笋般成为最容易触动人心的一环。然而,当把这一类节目作为奋斗目标的念头映入脑海的一刹那的同时,我们也想到一个近乎残酷的现实,现在的相亲节目已经太多,他们像摆在货架上大同小异的商品一样,翘首期待着观众的选择,而  相似文献   
54.
李约瑟说:"我以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没有比纸和印刷的发明更重要的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序)雕版印刷始自晚唐,入宋后取得迅速发展,对于宋代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学也由于这一技术上的变革受益良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宋代印刷术研究和宋代文学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对二者间的密切联系,除了只言片语外,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徐阳飏 《新读写》2011,(1):44-44
对陶渊明之真性情,须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解读。 陶氏的一个灵魂是避世忌俗、清高孤傲;另一个却是意气风发、志在千里。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大相径庭,实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6.
半空花开     
希望是清晨第一声鸟鸣代替闹钟打断我的沉眠,愿意是第一片落叶而非天气预报告知我已然入秋。如果可以,宁可做一个像梭罗般隐居的森林人。对我而言,写作是:某一个电光石火间,记起一些事情,然后思想的花在笔尖盛开。——盛开在一张纸上。盛开在半空。不知是幸或是不幸,我们行走在这个匆忙时代。可以面对很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机遇,可以做着他们听都没听过的事,却无缘看见他们眼中的青空万里、日光倾城。——与其说无缘,不如说我们忙碌到忘却了自己还有观察世界的能力。程式化生活、复制粘贴,这些无须动脑的固定模式喂养了我们的惰性,惰性又膨胀到吞噬  相似文献   
57.
请以“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似文献   
58.
(时代变了,人们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没有耐心,在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语文教师本应是情感丰富、温文尔雅的人,但受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内心正被物质的利诱,文化的多元所吞噬,内心所残留的那点情感、良知和善感的灵魂被冲刷殆尽。于是语文教师在适应社会、适应高考中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不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性情。我们的教师不再懂得批评的意义,不再重视“眼泪”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正>袁宏道是公安派代表人物,其游记小品坦率地流露自己的真性情,闪烁着灵与趣的光芒。而指导着这些作品写作的,则是作者的思想主张,"适世"思想贯穿着他的作品。他的游记小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清新流畅,整体上蕴着  相似文献   
60.
邓正来     《大学时代》2006,(8):36-37
邓正来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后进入外交学院。1985年硕士毕业后未就业,个人独立治学,被媒体报道称为“中国第一个学术个体户”。2003年被聘为吉林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还担任中国化书院导师,《中国书评》和《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