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43篇
科学研究   126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研究了叔十二烷基硫醇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共聚在三种不同溶剂中反应的动力学有关问题.发现硫醇引发该共聚反应中,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组分增大而提高,及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2.
文中主要就有机反应物与溶剂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提出有机反应中溶液的相关因素,将溶剂分为三类,并讨论了三类溶剂的专一性溶剂化作用对于亲核取代反应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93.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与教师合作下自己动脑,探索发现——再探索——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多动脑,多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在介绍毛细管柱的制备基础上,对几种杯[4]芳烃固定相(PSO—C[4]A、PSO—C[4]B、PSO—CYCL—C[4]A和PSO—TBU—CYCL—C[4]A及与OV—1701混涂的柱子C[4]A—OV—1701、C[4]B—OV—1701)的柱效、麦氏常数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较高的柱效;连有极性基团—CONH—呈中等极性,丁基取代的杯[4]芳烃聚硅氧烷极性偏弱。  相似文献   
95.
线调频小波变换是一种新的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在介绍线调频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比较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线调频小波变换在瞬时频率计算方面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利用线调频小波变换对沉积旋回信号进行分析的一些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96.
姜珊荣 《中学文科》2006,(12):68-68
吕淑相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不易产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97.
文章用方框图明确了输入信号、反馈信号等概念,分析了反馈极性的决定因素和直接效果,改进了传统的“瞬时极性法”。  相似文献   
98.
赵坚 《物理教师》2003,24(7):13-13
题目 如图1所示,弹簧的一端悬挂一物体,另一端用手固定,则放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观点1:物体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理由:放手的瞬间,弹簧没有收缩,弹簧弹力不发生突变,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力情况与放手前相同,所以物体仍处于平衡态,物体此时的加速度为零。 观点2:物体的瞬时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99.
巧妙的导入设计,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基础,因此,导入应该把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游戏、巧设悬念、故事明理等等作为载体,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使学生学习热情慢慢升温,学习的内驱力逐步启动,真正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
P2P技术是一种完全对等网络模式,它克服了传统客户/服务器网络模式的弊端,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会对网络产生深远的影响。分析了P2P技术的内涵、技术原理和应用、发展展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