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瞿秋白从文艺与政治功利、阶级本位、哲学观念等维度出发,围绕客观主义、象形论、不充分的辩证法等论题,深入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其主要成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苏联风潮的误导、研究视界的影响。瞿秋白的批评服务于具体历史语境,推导逻辑的基础是政治立场、阶级身份,客观促进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话语实践与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35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到瞿秋白,眼前浮现的首先便是一个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的革命家形象;其次是他与鲁迅的知己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稍微了解多些的,还有他与当时共产国际、党内路线斗争的复杂关系.其实,瞿秋白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翻译家.在他的短暂一生中,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事情,从生前的党内外政治斗争到身后围绕《多余的话》展开的争议,他的革命生涯、文学创作、情感世界、心路历程……呈现出太多的庞杂与繁复.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与迷雾,王铁仙主编的《瞿秋白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着多重角色的瞿秋白形象:他是一个勇敢坚毅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坦率的知识分子,他的伟岸形象与他的人格操守一样使人感佩.  相似文献   
353.
《同学少年》2009,(12):42-43
生命的一半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写《威廉.退尔》的剧本时,歌德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而歌德写作《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相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地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相似文献   
354.
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瞿秋白和毛泽东都对近代中国国情进行了认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从而为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55.
瞿秋白留下的近500万字的著作凝聚着他独特而丰厚的文化思想,主要体现为四个鲜明的时代特点:批判性、创新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首先,批判性是瞿秋白文化思想的首要特点,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审视并批判中国文化现象及文化运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观点。其次,瞿秋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他总是把文化问题放在整个社会运动中考察,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同时能根据时代需要介绍并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第三,瞿秋白一直坚信无产阶级文化方向并极富远见地构想了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趋向就是社会主义文明,充分展现了其文化思想的前瞻性。最后,瞿秋白始终坚持并倡导反帝反封建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并对建立这一文化有科学、系统的认识。这既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性所要求的内容,也是瞿秋白文化思想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56.
瞿秋白在论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把群众观念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本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重视宣传群众的科学性与通俗化,关心民众疾苦,深入了解群众的需要和觉悟程度,支持工农运动,在实践中探索了党的作风建设。这一历史奉献为党建理论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