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66篇
科学研究   27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以优选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隐蔽录音的研究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口语对话中的维汉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选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维汉语码转换,并总结出了维汉语码转换的句子受到汇嵌入规则、忠实条件规则、深层结构规则、线性句序限制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斯图尔特.霍尔所提出的3种假设解码立场,即著名的"霍尔模式",将研究从原来的大众传媒"电视文本"研究主题推移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广义文本的信息传递与接受,来解读跨文化交际中外来文化习俗传播与接受状况。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调查,得出样本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破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传递在传送者"制码"与接受者"解码"之间的非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使用最多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捕获算法分别是串行搜索捕获算法、并行频域捕获算法以及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其中并行码算法捕获的C/A码相位分辨率最高,但其运算量大,捕获速度不高.为此,本文主要对GPS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改进以及并行化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采用基2-FFT以及保存C/A码的傅里叶变换,然后利用MATLAB平台对改进的算法进行建模与仿真,再将改进后的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用汇编语言描述,并映射到PAAG实验平台.实验结果得出,改进后的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不仅能够提高捕获的速度,且易于在多核平台上实现.  相似文献   
14.
RS纠错码被广泛用在各种数字通信、数字广播和数据存储系统中.本文解释了纠错理论及RS码的相关原理,通过MATLAB仿真分析RS编码的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其新著《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文章正是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做出解释,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学生情况、教师心理现实和外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16.
霍尔的电视话语制码解码理论与广告的诉求和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霍尔的电视话语制码解码理论出发,考察分析了广告意义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由广告制作者根据目标消费者的代码系统赋予广告形象意义,此为“制码”阶段;广告作品经过传媒把关者的审查由大众传媒进入大众视野,这是广告的传播阶段;大众根据自己的代码系统对广告作品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读,此为解码阶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功能和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涉及方面甚广, 其在功能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网络会话中(主要是BBS 会话) 的汉英双语现象, 从功能和心理角度对其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信概论》课程的需要,利用单片机和现有设备资源设计了两个实验,初步解决了该课程中增量调制、同步传输过程中的扰码与解扰这两部分理论艰涩难懂而实践环节训练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于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码混合现象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实际语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码混合在客观上受到词汇的可及性程度、强势语言地位和简约原则的影响;主观上它又是为了满足话语人的修辞目的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细娇 《职业技术》2016,(4):97-100
本文通过对发生"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功能的探讨,希望能加深读者对社会语言学这块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在基础较差的学习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采用语码转换策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中英文语码转换,能够营造轻松说英语的环境,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