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877篇
科学研究   63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出悬浮列车机车,被称之为飞行列车。这款机车长有翅膀并安装推进器,可沿着铁轨飞行。研究小组由营原谕介领导,他们研制的这个列车-飞机混合体可悬浮在铁轨上方。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颍州汽车市场的调查,并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对颍州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3.
150 8月16日,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专用对地遥感卫星。值得关注的是,在研制过程中,依靠自主创新,海洋二号卫星实现了技术突破,已提交专利申请150余件。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汽轮机列管式冷油器存在的问题,开发研制了热管式冷油器并成功应用,不但解决了油污染的问题,而且冷却效率高、节水,便于维护检修。  相似文献   
995.
一、研制简介 由一个锥形物或漏斗、一根线和一个球构成的器材研制的新创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训练手、眼、脚的协调能力。具有物美价廉、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制作简易、材料收集容易、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 二、制作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工具准备 锯子一把,砍刀一把,钢卷尺一个,记号笔一支,剪刀一把,木块,胶把钳一把,锤子一把,螺丝刀一把,皮带冲一个(图1)。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是设计几种使用单板并可多变角度的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陆地训练器,克服现有训练方法和器械的不足,利用最新研制开发的模仿器进行力量训练.为提高单板平行大回转滑雪的专项力量、平衡、心肺功能和能力,研制了三种单板平行大回转滑雪陆地训练器,介绍了设计结构、功能和实验,对使用训练方法功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目标是训练极限加速运动所需要的肌肉运动系统力量、心肺功能系统能力,可有效提高专项力量水平,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对器械完成的动作和雪上动作技术相似性和训练效果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7.
《金秋科苑》2013,(18):61-62
导语近日,我国成功自主研制出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装备,不仅是全球首创,有望使我国科学家在一系列前沿探索中占据主动,更能推进我国尖端科研设备产业化。  相似文献   
998.
专家简介:曾元松,中航工业制造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1年5月生,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于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航工业塑性加工技术首席技术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劳动模范;长期从事飞机蒙皮和壁板成形技术、先进导管成形与连接技术、表面强化技术  相似文献   
999.
钱朝军 《科学中国人》2013,(6):13-19,2,3
建立起燃机的研制体系、解决重型燃机受制于人的问题是所有燃机行业人的梦想,更是李孝堂和他的团队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根本动力。自从坚定了"航技改燃机"这条技术路线后,李孝堂等人便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提升燃机研制水平和成果档次中铿锵前行。  相似文献   
1000.
陈磊 《今日科苑》2013,(12):48-50
在这次四川芦山地震的救援现场,活跃着能"上天入地"的群体——他们有的长着"千里眼",能随时起落,定点追踪,俯瞰大地;有的能迅速变形,进入危险地区,排查险情;有的拥有灵活双臂,运转自如,清理现场……这些在地震灾区"初显身手"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救援救灾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