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教育   16767篇
科学研究   4157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561篇
综合类   743篇
文化理论   225篇
信息传播   8583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027篇
  2022年   985篇
  2021年   1156篇
  2020年   1218篇
  2019年   1241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485篇
  2015年   2036篇
  2014年   3459篇
  2013年   2340篇
  2012年   2497篇
  2011年   2398篇
  2010年   1597篇
  2009年   1675篇
  2008年   1710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戴烽  曹欣 《青年记者》2022,(15):48-50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交流,以“通哈膨胀”为代表的语言贬值现象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从拟剧理论视角出发,探究“通哈膨胀”的语言贬值现象中人们进行的修饰、伪装、敷衍的社交表演行为,剖析人们出现的文字失语、思考懒惰、情感粗糙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92.
杨江 《青年记者》2022,(15):74-76
国际舆论场“西强东弱”,但总体呈“东升西降”态势。新闻媒体要从人才队伍、叙事方式、渠道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将提高国际传播效能作为推动新一轮媒体融合转型的抓手,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93.
杨洸 《青年记者》2022,(18):15-19
智能媒体是否加剧了舆论极化?本文从媒介技术、信息特征和用户个人心理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社交媒体是培育舆论极化的土壤,网络信息特征是激活舆论极化的表象,但是造成舆论极化的根本原因仍在于用户的个人心理。在线媒体的平台技术与人们的选择性接触、动机推理、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机制高度契合,因此极化现象得到了加剧。最后本文对极化现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94.
张萌 《青年记者》2022,(19):89-91
依随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交生活的多方面都被编码和量化为元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元数据使得用户面临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此外,液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流动性,强弱关系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用户对社交隐私管理需求随之提升。而实际上,社交媒体的隐私管理路径与数字媒体的信息聚合逻辑是相反的。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社交网络陌生人的隐私管理;二是基于大数据监视的隐私管理,由此探讨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  相似文献   
995.
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6月发布的美国新闻业调研报告显示,媒体从业者既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充满热情,又对新闻业的整体现状感到担忧。美国记者最担心的问题包括广泛传播的虚假信息、社交媒体的深刻影响、极化的政治生态、编辑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工作相关的骚扰和威胁、与受众的联系和新闻信任等。许多记者认为美国新闻业最擅长的是发布新闻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但在准确报道事实、呈现真相以及处理与党派偏见有关议题方面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996.
2016年以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泛滥成灾的“谬讯”引发了各国政府的警觉和公众的担忧,因而成为全球治理和学界、业界聚焦的主要议题。本文总结和梳理近年来各国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的演进脉络,以批判性研究视角对当下多学科研究与多元主体共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方向性建议供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段淳林  魏方 《青年记者》2022,(22):28-31
元宇宙对众多技术的统筹性创新应用,使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变革,品牌传播概念及传播流程在与技术、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演变出新的特征和逻辑关系。具身交互、超级数字场景、社交可供性三个跨学科概念,正在逐渐成为诠释元宇宙品牌传播中“人一场-社交”的三个重要维度。元宇宙品牌传播呈现出沉浸体验、多维互动、社交赋能的特征,品牌传播核心转向“以具身沉浸为中心”,品牌传播方式转向“临场感社交互动”,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由信息接受者转向品牌价值共创者。  相似文献   
998.
罗祎文 《青年记者》2022,(22):47-4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信息处理策略理论,将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分为“高卷入度接触”和“低卷入度接触”。通过访谈法归纳并自编“社交媒体接触方式量表”,对回收到的64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在即时通信类社交媒体高度活跃,低卷入度的虚拟社交助长青少年形成媒介依赖,高卷入度使用方式强化了社交媒体的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999.
刘懿璇 《青年记者》2022,(24):110-112
网络社会的崛起推动了社交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线上社交文化社区成为潮流玩家的聚集之地。在虚拟社区中,玩家通过建构自己的潮玩形象和其他玩家进行社交互动和状态分享,虚拟形象成为个体身份展演以及完成自我建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个体在数字身份的生产过程中,也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技术发展与物质逻辑,虚拟形象作为一种数据化媒介符号使身体媒介成为整体,通过信息的串联方式创造了数字化生存中新的社交图景。  相似文献   
1000.
小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言学习,但教学中重人文轻基础,重理解轻运用,重读说轻听写,重口头轻书面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阅读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如果能引领学生读中积累,含英咀华、读写结合,着眼语言运用,努力把握语文本色,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又得言”,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