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础,也是任何具体社会形态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人——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了社会具体结构的建构性。劳动实践的“物质变换”在自然规律的作用及其未来理想社会的特征上都强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祁志浩 《文化学刊》2012,(6):177-180
"唐宋变革"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长期备受瞩目的重大课题之一。其成说既久,流变有加,影响不可谓不深。但回顾和总结一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正如李华瑞教授在《"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一文中所说:"中国学界认识唐宋之际社会变动甚早.更不乏真知灼见。但始终没有从范式的角度特别关注唐宋的社会变革,即便有也是从五个社会形态理论出发把宋代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阶段加以认识”。《唐宋社会变革论纲》(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则恰是针对学术界的此种不足,试图从理论范式的角度给唐宋变革以全新的解释,可谓是一部极富张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33.
媒介生态城堡的构想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麦未来学家罗尔夫·詹森曾对未来社会有一个十分大胆而美好的憧憬:"人类历经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今,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但是,"信息时代的太阳已经日薄西山--虽然如今的公司和个人尚未完全适应时代要求.""随之我们将面临第五种社会形态:梦想社会.""它是一种新型社会,其中的企业、社团和个人都凭借自己的故事扬名立业,而不再仅仅依靠数据和信息."①也许是立场和眼光不同,我们看到的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和走来,同时也似乎看到了在未来美丽的生态城市中矗立着一座座绿色的媒介生态城堡.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互联网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方式.本文基于草根慈善NGO这一主题,研究者力求完整展示一个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草根慈善组织的社会形态,力争通过阐述该草根慈善NGO的内部形态、成员之间不同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群内关系,以及志愿者们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所开展的志愿活动,完整详细地展示互联网对草根慈善组织的重塑.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列举出两种关于划分社会形态针锋相对的观点,即五种形态说和三种形态说,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6.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文化是以学生学习和交往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微观社会形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抓好班主任、学生、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网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7.
和谐社会是一种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团体利益和谐、社会外部环境与格局和谐的社会形态.圆道思维--和谐共生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扩大民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的生命之源;文明传承、文化创新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38.
39.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既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石,又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的新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体现了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0.
人类率先进入新社会形态的历史现象大多发生于旧社会形态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类进步的模式之一,这是辩证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反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它决定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