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教育   6304篇
科学研究   251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586篇
综合类   363篇
文化理论   61篇
信息传播   608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695篇
  2015年   1092篇
  2014年   1932篇
  2013年   1419篇
  2012年   1410篇
  2011年   1200篇
  2010年   859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北京档案》2006,(9):45-45
2006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鲁瑶的文章,分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诸多新趋势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更多、更新的要求。人事档案工作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企业文化,为建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人事档案提供的人事信息应从原来的单一考核信息转向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信息,并在记录个人信息的同时注重组织、团队信息,保持个人信息与组织团队信息的联系和一致性。作为企业价值分配体系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在提供分配信息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对价值分配结果反馈信息的记录、更新。  相似文献   
112.
《北京档案》2006,(12):38-38
赵爱国在2006年第6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指出,在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和馆藏建设中,应该关注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体制、制度与方法。具体分析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馆藏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同时必须提高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3.
宗培岭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2期发表的《档案学理论与理论研究批评》中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析。作认为:我国档案学理论虽不够成熟,但在借鉴与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有了一套档案学理论体系,为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较档案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视,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热点多,但研究深度不够.甚至热而无果.至今尚未形成一枝独放的、为国际档案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档案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4.
《中国传媒科技》2006,(4):16-18
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主任、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建平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吴教授指出,当今基于IPv4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信息技术设施的主体,大概占80%以上的信息的流量在IPV4的互联网上,但是目前互联网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由于IPv4的地址有限,互联网的可扩展性受到限制;第二个方面是安全性,这是互联网面对的最大的挑战;第三个方面是移动性,面对新的移动技术,互联网如何与移动技术结合起来;第四个方面是实时性,互联网是一个实时系统,如何用互联网来实现我们人类很多的实时控制活动,这是我们面对的另外一个挑战。这四个问题是目前我们互联网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电子出版》2005,(2):3-3
微软公司(纳斯达克交易代码:MSFT)汽车业务部正与三星电子、ScanSoft、西门子、SiRF、赛灵思(Xilinx)和马格内蒂马莱利(Magneti Marelli)合  相似文献   
116.
《电子出版》2005,(6):33-33
移动增值服务是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融合的基础上,在人们对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种应用需求快速增长的激励下,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迅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由于移动通信自身所具有的可移动性、无时空限制性、专属性、安全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再加上基于这些特点之上的短消息、游戏、支付、定位、办公等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为广大用户带来更  相似文献   
117.
《电子出版》2005,(9):75-79
移动电视(TV-on-mobile)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法进行数字节目的播放与接收的一种现代化系统。移动电视系统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商务车、私家车、轻轨、地铁、火车、轮渡、机场及各种种类流动人群集中的移动载体上广泛使用,为受众群体提供精彩实时的资讯类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移动电视技术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移动电视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8.
根据省人事厅颁发的皖人发[2001]30号件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我委于2006年7月3-10日在安徽大学教学点举办全省图书情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班,聘请了安徽大学图书馆许俊达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庄华峰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邵正荣教授,分别讲授了“终身教育与图书馆”、“图书馆学研究漫谈”、“计算机通讯网”课程,全省50多住学员参加学习,通过考试拿到继续教育证书。  相似文献   
119.
进入21世纪,全球步入了全面信息化的时代,以数字式语音通信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以网络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分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广播电视领域作为现代信息与通讯服务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由于其在组网、覆盖运用上的特有优势,使得其在传统广电业务拓展、数据平台广播、公共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现代信息与通信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的8月30日,酝酿已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国家标准正式出台,标准的确定让数字电视产业紧绷了五年之久的神经终于略显松弛。随着标准的公布,大量优势资本的介入,广播式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庞大产业链由此撬动,市场将很快进入预热期。是什么原因使得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国家标准出台吸引了除广电系统外,社会各行业如此大的关注度?本文就将从技术层面和社会应用层面探究无线数字电视系统在现代信息与通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邓佑标 《军事记者》2006,(11):18-18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就是精彩的源泉,就是深度的门槛,就是文章的魅力。人物通讯里总会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它往往是突显文章主题的亮点,或给人以警醒,或表现人物个性,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一个典型画面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故事就是一条路,作者就是领路的“导游”,读者能走多远、能看到多少好风景、能领略到多少风景背后的“风景”,就在于“导游”能否抓住精彩的细节了。《解放军报》第一季度刊登的比较成功的人物通讯共有5篇:《血性丁晓兵》(1月3日一版)、《目击吴孟超的第1861台手术》(1月12日一版)、《不息的钟声……》(1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