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木兰祠     
木兰祠位于木兰故里虞城县城南35公里营廓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公里,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据载,公元578年4月,突厥入侵幽州,5月周武帝宇文邕率五路大军亲征。因父年老,弟年幼,木兰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戌边归来,隋文帝欲封她为尚书,她坚持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又现女儿真面目。木兰女扮男装的事情闻达皇上,皇上非常爱慕,欲选进宫中,木兰抗旨自杀。唐初追封其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建造了木兰祠。该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木兰祠祠内有祠碑两通:一通是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文载有对木兰身份、受封孝烈将军的确认及《木兰辞》全文,另一通是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所立《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  相似文献   
122.
近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分裂与反分裂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分裂活动一直与国外侵略势力纠缠在一起,使得近代以来的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格外激烈和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23.
刘宏图 《学语文》2011,(6):70-70
网络语言日新月异,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在新词语产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以某个语素为词根,外加前缀的构词现象。我们可以把由同一词根构成的新词语统归为一个“语族”。  相似文献   
124.
黎语第一人称代词有两个:hou1和de1,前者分布广泛,有hau1和kau1两个变体,后者另有变体tai51,只是偶然出现于个别方言。黎语的第二人称普遍读音为me1,少数方言有不同程度音变。黎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原本不区分单复数,后因单复数的对立导致语音分化。黎语部分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是通过同义词根复合的形式实现的,参与复合的de1有语法化趋势。此外,为揭示语源关系,论文对黎语的核心代词进行了侗台语族内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5.
《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关于治国思想言论的汇编,书中的记载涉及唐太宗治国的各个方面。历史典籍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根据相关的史料,对《贞观政要》中关于唐太宗与封德彝论选贤的时间、魏征谏阻太宗失信于民的时间、赐李纲步舆的时间等十处讹误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26.
黑龙江流域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流域通古斯语族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资源,其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变迁与民族所处的特有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游猎文化特质、军事训练、萨满等原始宗教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民族传统的"人—动物—环境"游牧经济类型生活模式的改变,导致黑龙江流域通古斯语族文化转型,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型。对通古斯语族体育文化研究,有利于保护和扬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概述维吾尔语、察哈台语,以及回顾察哈台语发展的历史,总结分析其产生的背景,阐述其对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语言、政治文化、生活上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亚非语系闪语族语言普遍呈现主宾配置,该配置模式也因此被构拟至原始闪语。在闪族后代语言中,新阿拉姆语诸变体中产生了分裂施通配置。由于新阿拉姆语(特别是东北新阿拉姆语)在地理上与具有相似时态分裂施通配置的伊朗语族语言交错分布,新阿拉姆语的施通配置往往被视为伊朗语—阿拉姆语语言接触中阿拉姆语从伊朗语直接借贷的结构。本文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审视新阿拉姆语(以图尔·阿卜丁新阿拉姆语为例)中的施通结构,并与Haig勾勒的伊朗语族施通配置的历时发展相比较。依照Zhang(2021)针对闪语族语言接触诱导语序变动提出的复合模型,本文强调闪语自身结构和闪语派生自动词的分词/形容词进入动词系统的趋势,共同促成既有的相合结构被语言使用者选择为调和手段,接触则作为施通配置产生的催化剂,强化了该历时演变。演变的枢轴则更可能是完成/结果语义,而非被动语义。  相似文献   
129.
萨满舞属于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既是撒满教宗教祭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疆古代突厥语族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撒满舞与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对原始体育文化的透视,还是一种活态的体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0.
一盛唐时的一代诗宗王维,一生曾二次出行塞北,第二次是在唐玄宗执政时,奉命出巡北部边塞重地榆林郡,留有《榆林郡歌》一首日: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