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4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讨论。(1)由于被子植物存在着一组共同的性状,它们不可能是从不同祖先起源的,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被子植物是一个单源起源的类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依据包括形态学(广义)、分子系统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综合性状建立的,只能表示出现存类群的亲缘关系并且追溯到它们最近的祖先。人们现在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代生存类群的谱系发生系统。因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只能看作是“亲缘”系统。(2)分析了用于推测被子植物起源时间的分子、化石和地理分布证据。我们认为,要确定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植物化石是一类重要证据,但化石只能说是植物本身可保存部分和当时当地所提供的化石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不可能就是植物类群或种的起源时间。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化石本身的演化历史。应用分子钟也是一种手段,但误差比较大。如果我们除了利用上述两种资料之外,根据植物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把植物的演化同地球的历史和板块运动联系起来,以推断它们起源的时间,这无疑会增加其可信度。通过对56个种子植物不同演化水平的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我们曾提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要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晚三叠世。(3)分析了基于分子证据所提出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成员(包括无油樟科Ambore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八角目Illiciales、早落瓣科Trimeniaceae、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的性质,讨论了ANITA成员在现代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系统位置的不同观点,评价了它们的形态学(广义)性状。指出ANITA的成员由于包含大量的祖征,是属于原始的类群。但由于它们的共有衍征很少,如花粉球形,说明它们在被子植物演化早期就分道扬镳了,沿着不同的传代线分化。因此ANITA是一个源于不同传代线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金缕梅科弗特吉族(Molinadendron和Matudaea除外)的细胞核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族的演化关系、尤其是中国特有属银缕梅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最简约分支分析。基本结果如下:其一,蚊母族和狭义的弗特吉族均不形成自己的单系分支,因此,支持Endress的处理,即合并两族为广义的弗特吉族;其二,银缕梅属同帕罗堤属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支持形态学和解剖学结论;其三,根据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演化速率推算出的银缕梅属和帕罗堤属间分化时间为晚中新世。此结论大致与化石记录相符。  相似文献   
33.
从杭州地区有纹枯病症状的水稻植株上采集分离到一株编号为HZ11的病原真菌菌丝形态与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相似,但其菌核形态与丝核菌属真菌有明显差异。由此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18S rDNA和ITS序列分析的鉴定。ITS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re Sacc)有99%的同源性,18S rDNA序列则与许多丝核菌属(Rhizoctonia)序列最大同源性达99%。根据综合分析,推断菌株HZ11为嗜水小核菌(S. hydrophilure),并建议将嗜水小核菌归属于丝核菌属。这是第一次报道侵染水稻的嗜水小核菌并向NCBI提供了第一条该菌的18S rDNA序列。  相似文献   
34.
以从珙桐叶柄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细菌GT21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通过PCR扩增16SrDNA并测序,用BLAST软件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其相似性最高的菌株为BacilILlssp.SAP02-l,相似性9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T2l单独一支,其余6株细菌聚为一支,GT21与Bacillussp.PKSWII和Bacillussp.LM6亲缘关系更近,而与Bacillussp.SAP02—1等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5.
利用溴甲酚紫染色透明圈法和发酵测酶活的方法,从黄皮果、芒果自然发酵过程中筛选出5株酯酶产生菌,其中HP-4菌株活性最高,经生理生化及16SrDNA鉴定,初步断定该茵为芽孢杆菌属,丰富了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同时为酯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6.
对采于四川省泸县地区的沼水蛙(Hylaranaguentheri)线粒体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经3对扩增引物分别扩增及测序获得长度为550bp、300bp、1000bp核苷酸序列,拼接后序列长度1601bp。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福建的沼水蛙线粒体16SrRNA基因(KF185060)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9.8%);与越南地区沼水蛙的16S序列相似性也较高(99%~99.7%),无明显种间差异,从遗传上证明沼水蛙为广布物种。同时,与亲源关系较近的水蛙类代表物种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沼水蛙聚为一支系,然后与Ranalateralis互为姊妹群。本文同时也对水蛙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7.
matK和rbcL序列在半夏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学院学报》2016,(6):67-70
为了分析半夏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选用了mat K和rbc L序列对半夏属7个种共21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经比对后用MEGA5.0计算种间的k2p遗传距离并基于该距离建立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只有mat K和rbc L联合序列能分开这7个物种,mat K和rbc L单独序列均不能将这7个物种分开。表明mat K和rbc L联合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鉴别半夏属物种。但是对于准确探讨该属的亲缘关系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8.
由于对分类学原理的不同理解,分类学明显分为三大流派:数值分类学,分支分类学和进化分类学.介绍和分析了各分类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上的主要分歧,并对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9.
人们常说,“餐前喝汤,苗条健康”。尤其在广东地区,多数人都喜欢在饭前喝一些汤。这对于成年人未尝不可,但对于幼儿来说,就不一定妥当了。 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分泌较少,胃液酸度较低:各种消化酶合成、分泌少,活性低。如果在餐前喝一小碗汤。容易使胃内酸度进一步降低,消化酶的浓度也会下降,影响食物的消化。  相似文献   
40.
根据蜜蜂属8个种的线粒体COII基因全序列,应用邻接法和最简约法建树,研究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并对该属的生物地理关系进行了讨论:A. cerana和A. nuluensis聚为一支,而A. koschevnikovi与A. florae/A. andreniformis关系较近,A. florea和A. andreniformis为较原始种类.该属起源中心应在中国南部至印度、伊朗一带,并且向马来西亚、印尼一带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