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专家简介:侯鑫,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生,山东郓城人,199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免试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系统学,1999年7月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至今在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从事细胞生长、增殖及代谢  相似文献   
72.
通过构建分子钟对广义柏科主要分类群的起源时间进行探讨。采用相对速率检验法分析广义柏科mat K、rbc L进化速率的稳定性,结果显示rbc L的非同义替代速率只在Pinaceae与Taxodiaceae的分类群及柏科北半球的支系(Cupressoideae)之间通过相对速率检验,而Pinaceae与柏科南半球分支(Callitrodeae)之间没有通过相对速率检验。mar K基因的非同义替代速率在Pinaceae与广义柏科的所有分类群之间通过相对速率检验。根据通过相对速率检验的分类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基因进化速率,计算它们发生分歧的时间。据此推测,杉科的主要分类群Taiwanioideae、Athrotaxidoideae、Sequoioideae与其他分支发生分歧的时间均在侏罗纪,支持现存杉科在侏罗纪就已经建立起来的观点;Cupressaceae(s.s.)的两个支系(亚科)发生分歧的时间在124Ma之前,相当于早白垩世早期,可能由于南北古大陆的完全分离,其祖先居群被分隔成两个亚群,随后各自演化为不同的支系。Callitirodeae、Cupressoideae各属发生分歧的时间也均在白垩纪,表明Cupressaceae(s.s.)在白垩纪就已经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3.
主要就《植物学》(下册)教材中藻类植物(Algae)中的一些概念不确切之处做了订正和勘误,为教材再版时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稻属Oryza L. 23种植物叶片表皮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的某 些性状,如在叶片脉带之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叶表皮气孔器上小乳突的数目和着生位置 在稻属的各种之间有着一定的变异规律,这在稻属各种的分类和其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价值。 综合这些性状的变异特征,按照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气孔器中小乳突 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可将稻属这23个物种分为3组。第一组包括长颖野稻、马来野稻、疣粒野稻和颗粒 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没有大乳突和中乳突,仅偶见极稀疏分布的小乳突,气孔器中均无 小乳突。第二组包括短药野稻、二倍体和四倍体药用野稻、小粒野稻、紧穗野稻、斑点野稻、阔叶野稻、高 株野稻、大颖野稻、根茎野稻和澳洲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通常没有大、中乳突,但密布小 乳突,且大多数种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小乳突。第三组包括栽培稻、一年生普通野稻、 多年生普通野稻、长雄蕊野稻、展颖野稻、南方野稻、矮舌野稻、非洲栽培稻和希来特野稻,这些种的叶 表皮脉间的长细胞中常有大乳突、中乳突和小乳突,而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明显的小乳 突,并同时常在气孔器副卫细胞的近内缘还有2~4个小乳突。  相似文献   
75.
葛颂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303-304,320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 1987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的院开放实验室 ,挂靠植物研究所 ,是我国系统学和进化植物学研究领域惟一的专业开放研究室。实验室主任 :洪德元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 :路安民研究员。本届学术委员会由 1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 ,包括实验室名誉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 .H .Raven博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F .Ehrendorfer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16位 ,其中研究员 12位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2位 ,博士生导师 7位 )、副研究员 2位、助…  相似文献   
76.
实践活动课程特有的活动方式对传统文化学习来说具有独特的价值——"用中学"与"系统学"各得其所,深度学习与体验学习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开设了"箸"文化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经历文化符号"感知—理解—认同"的过程,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鸢尾属Iris 22个种(基本上包括了各个亚属的代表)及其近缘属植物射干属Belamcanda的 射干 B.chinensis(L.)DC.进行了根茎的异黄酮类成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和射干 中普遍具有异黄酮类成分,这是它们的特征性成分之一。根据化学成分的特征,鸢尾属可以分为两大类 群:只含异黄酮甙元的类群和既含异黄酮甙又含甙元的类群。从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来看,无附属物亚 属subgen.Limniris只含异黄酮甙元,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类群。鸡冠状附属物亚属subgen.Crossiris,除小 花鸢尾 I.speculatrix Hance外,是一个较自然的类群。野鸢尾亚属subgen.Pardanthopsis和射干属的成分 非常相似,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是鸢尾属中原始的类群。从化学成分特征来看,野鸢尾亚属与琴瓣鸢 尾亚属subgen.Xyridion、鸡冠状附属物亚属、须毛状附属物亚属subgen.Iris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化 学成分、孢粉学、细胞学等特征,认为:华夏鸢尾I.cathayensis Migo和长白鸢尾I.mandshurica Maxim.为无附属物亚属与须毛状附属物亚属两亚属之间的过渡类型。小花鸢尾是无附属物亚属向鸡冠状附属物亚属过渡的中间类型。扁竹兰I.confusa Sealy和扇形鸢尾I.wattii Baker可能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78.
笔者参加了2011年江西高考试卷理综第40题的阅卷工作。本文对阅卷中遇到的问题稍加整理,归纳考生答题时候出现的情况,旨在为2012高考备考教学提供参考。原题:(15分)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  相似文献   
79.
蝮蛇的生理、生化及系统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湘君  陈文  唐明坤 《内江科技》2011,32(11):39+38-39,38
亚洲蝮属(Gloydius)隶属蛇亚目(Scrpcntcs)螳科(ViperidJc)蝮亚科(Crotalinae),目前一般认为有九个种,即:短尾蝮、中介蝮、岩栖蝮、蛇岛蝮、高原蝮、乌苏里蝮、西伯利亚蝮、喜山蝮和日本蝮前六种在中国有分布作者观察了700余务蝮蛇类标本.记录了713条蝮蛇的数据;对部分标本进行了DNA测序,再通过软件分析;并结合大量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80.
系统学嫉妒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学嫉妒理论是现代六大嫉妒理论之一,本丈研究了该理论的嫉妒理论观、嫉妒分类观及嫉妒治疗策略,并从理论和应用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