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90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咸高军 《辅导员》2013,(4):63-63
<正>"春天,我们去桃花垠看您"李谷一、徐沛东、廖昌永、王莹等参加活动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2月21日上午,伟人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在周恩来纪念馆举行的"春天.我们去桃花垠看您"主题队会拉开了该校隆重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活动的帷幕。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廖昌永、王莹,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著名特型演员刘劲、央视著名主持人经纬以及玖月奇迹、王二妮、薛浩垠等青年歌手参加了活动。主题队会上,少先队员们先后朗诵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表演了《红军娃颂总理》、《梦中  相似文献   
92.
许多国家的邮迷对“军用邮票”情有独钟,这主要因为它身份的特殊性,即既是正规的邮品,又不在邮政窗口出售。国内外有一些珍贵的军邮邮票。  相似文献   
93.
1927年,南昌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称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潘忠汝、吴光浩等领导的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黄安城解放了,吴兰阶先生非常高兴,写了一副出色的  相似文献   
94.
在阿拉伯国家说汉语 "巴林有十多个俱乐部,我是所有俱乐部里第一个外国教练。"闫红军所在的巴林俱乐部(俱乐部名)在当地比国家队还受重视,它按年龄分成五个组。当年只有成年组团体拿了冠军,其他都没进前三。俱乐部着急了,想找个好教练帮忙恢复到原本不错的水平。  相似文献   
95.
师媛 《少年月刊》2011,(10):7-8
清晨,北京,在雄伟壮阔的天安门广场,有队“小红军”举起右手,庄严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气势恢弘的万里长城上,有一支“红军”小分队,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  相似文献   
96.
40多年前,作为一名激情满怀的北大学子,带着朝圣的心绪,不辞千辛万苦,独自登上了云雾缭绕的井冈山,住在茨坪一位陈姓老农的家里。当晚,这位老农用招待佳宾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糯米酒,招待了我这个北京来客;我也将珍藏的几枚沉甸甸、金灿灿的毛主席像章送给他留念。是夜,我和这位饱经沧桑的江西老俵唠了一宿嗑;天将破晓时,老人说了一句朴实又炽热的话,至今铭记在我心底;他用平和的语气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井冈山老区人和你这个北京工人子弟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是的,作为一名首都工人阶级后代,我对老区人民自有一种天然深厚的感情。一连几天,老人带我跃上黄洋界,涉过金狮面,钻进红军洞,登临八角楼,攀越五指峰,驻足五龙潭,走遍了井冈山的峰峰岭岭。这位可钦可爱的老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可他为红军站过岗,放过  相似文献   
97.
赵纯 《足球俱乐部》2011,(15):30-31
作为欧洲公认的豪门俱乐部,利物浦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般充满活力了,新老板驾临后的第一个夏天,"红军"在转会市场上一扫过去的阴霾,频频出手,这是希克斯和吉勒特时代难得一见的,仿佛令人看到了"红军"又一次复兴的希望。  相似文献   
98.
号召传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报刊中的一种标识性的传播现象。当时报刊中的号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全局性号召、局部性号召和柔性号召。口号传播的出现于特定的历史情势与环境密切相关,列宁的办报思想、机关报的性质以及现实的需要,是解释它何以出现并且被接纳的三个角度。整体而言,苏区报刊的号召传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苏区的扩大红军、节省经济、退还公债等运动中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
中国当代新闻史,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出现过若干颇具"百家争鸣"风范的学术辩论.在新闻传播学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阵地(<新闻学研究资料>、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上,在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等各个领域,一些中国新闻传播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先后就某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议题包括新闻定义、新闻属性、新闻策划、媒介审判、新媒体的未来、传统媒体的命运等方面.但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争论,却只有一例,就是关于<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范长江的论争.这次争鸣潮起潮落,共持续了24年.时至今日,从学术讨论的层面而言,应该说是尘埃落定了.回顾这一争论的过程以及涉及的学术争鸣的方式,对于了解当代新闻史的发展轨迹,无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红色中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出版的一张非常有影响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更名为《新中华报》,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四五万份.1982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红色中华》合订本,其中虽有若干缺期,但却未见有重刊.而现有部分史料却证明,1934年秋至1936年春,《红色中华》曾分别在江西和陕北出版了若干刊期相同,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造成这段时期《红色中华》刊期重复的原因,是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消息闭塞,尚不知道留守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瞿秋白等同志曾继续出版过若干期《红色中华》,因而《红色中华》在陕北复刊时仍沿续了长征前在瑞金出版的期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