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新农村建设需要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突破口,作为一项基础建设来抓。  相似文献   
82.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些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的素质入手,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打好内在基础的前提下,导入科技进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3.
中国地方组织化与乡村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治理的目的都在于形成一种现代社会秩序。组织化是其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组织化的过程即是社会秩序生成的过程。社会秩序的生成有两种机制:唯理建构与理性自生,组织化的过程也是如此。文章从中国地方组织化与乡村治理从而形成乡村现代社会秩序的过程入手,对中国政治发展做了一个微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84.
当下农村社会的"去组织化"趋势造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层民主发展缓慢、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依靠农村社会的主体——社区精英来提升村庄的组织化程度,因为社区精英是村庄组织化的内源性动力。在村庄组织化过程中,社区精英依次通过以下四个阶段的措施将村民组织起来:创造合作预期,以利益诱导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以威望凝聚人心;创建组织载体,以组织联结村民;制订组织规范,以管理维持运行。提升村庄的组织化程度,除了要发挥精英的引领作用,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规范化的引导。  相似文献   
85.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群体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正是因为被所处的群体所容纳,所以我们很少去思考群体的特性,以及我们每个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及表现.勒庞的《乌合之众》给了我们反思群体和个体的机会.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86.
《新闻界》2014,(11)
微博在中国社会的强劲发展成为世界新媒体应用中一道独特的媒体政治景观,从微博到"微博中国",意味微博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微博通过重组公众,契合了社会管理的组织化需求,使得微博参与到社会管理的有序化进程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7.
逐步采取制定完善的规章条例和业务标准,实现管理规格化;合理设置业务机构,建立岗位责任制,实现劳动组织合理化;建立统计制度,加强分析研究,实现业务工作计量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工作手段机构化、自动化等一系列措施,使高校图书馆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88.
国际无政府状态历来是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先验给定和逻辑起点。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互动频率提高,互动密度加大,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无序状态将为有序状态所代替,国际无政府状态将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89.
现代大学的专业与院系之形成既是知识领域与学科专业化发展之结果,亦是大学作为科层组织演化之产物。本文以翔实的中英文研究文献为基础,提出可从知识与学科、课程、院系组织以及学生四个维度剖析大学的专业及其设置,为理解与研究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0.
"5·12"大地震掀起了公益旅游的热潮,但随着大批志愿者的离去,公益热慢慢消退。此后的七年时间里,公益旅游在四川的发展停滞不前。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公益旅游的内涵,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情感体验原则,并对四川公益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次,从产品开发的组织支撑角度,设计建立了四川公益旅游协会的组织架构,并详细论述了协会管理中的人员招聘和激励机制;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树立四川公益旅游形象和建立"供-需"对接平台这两项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