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每一句都有鲜明的色彩;第一句中的“黑云”——黑色,第二句中的“金鳞”——金色,第三句中的“秋色”,第四句中的“胭脂”和“夜紫”,第五句中的“红旗”,第八句中的“玉龙”——玉白色。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的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色调凝重,他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幅画面里,色彩斑斓,十分艳丽。  相似文献   
92.
93.
有很久一段时间,准确地说直到现在为止,我都想做一个戏子。父亲说,站在圈外的你,不会懂得那光鲜背后的辛酸。我说,我知道,并且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哪怕被唾弃,哪怕被伤得大哭,我也情愿。戏子,在一般正统的家庭观念是不被接受的。就像《长恨歌》中的王琦瑶,风光的上海小姐,胭脂固然艳丽,却难掩生活的苍白。一个让男人一见倾心的女子,度过了数着日影度日的寂寞无聊,度过了干涸的眼里浑浊的老泪。女人的青春很短,能拿来挥霍的日  相似文献   
94.
卫中 《生态文化》2009,(2):43-45
冯关怀上面知道了分包山林的事,说要把各户承包的山林收回去,人们辛辛苦苦付出的心血,眼看着打了水漂,林农盼着栽下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撒下的种子长成人参,养殖的山蛙蹦蹦跳跳,他们满怀希望,收获的却是冰冷的禁令,他们像是输红了眼的赌徒,拿着电锯,扛着斧头上山了,他们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场毁林浩劫,究竟是谁之过?  相似文献   
95.
卫中 《生态文化》2008,(6):45-46
蛾子想钱的事了? 冯关林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山是一样的山,树是一样的树.你能俺也能.  相似文献   
96.
阎博 《生态文化》2008,(4):32-32
由辽宁省林业厅组织创作的反映林权制度改革的话剧,在辽宁省引起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3月6日上午,省文化厅组织省艺术研究所、省戏剧家协会、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等6个单位的12位领导、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在辽宁艺术剧院召开了话剧剧本创作研讨会。  相似文献   
97.
胭脂沟     
卫中 《生态文化》2008,(4):33-36
老辈子人说,胭脂沟的人,男人是山鬼,女人是树妖。时间:现在——二十三年前——一百年前地点:一个叫胭脂沟的林区村落 人物:冯关林——男,五十多岁,村委会主任 蛾子——女,五十来岁,冯关林妻 冯开林——男,二十多岁,蛾子之子 冯关怀——男,死时三十岁,冯关林之表弟,冯开林之生父 杨大华——女,二十多岁,冯开林未婚妻冯东胜——男,三十岁左右,光棍 钱匣子——男,四十多岁,村会计 冯莲英——男,冯家老祖宗,秀才 卫娘子——女,冯家老祖宗,冯莲英之妻  相似文献   
98.
米中明珠     
《红楼梦》中曾描绘过一种珍稀而又散发异香的红稻米——御田“胭脂米”。这神奇的“胭脂米”并非作者虚构的,它就产于河北省丰南县王兰庄,距曹雪芹的故乡丰润县很近。传说在300多年前,康熙皇帝东巡途经丰南,当地官员进贡此米,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遂赐名“胭脂米”。  相似文献   
99.
珍珠茧儿     
北董 《初中生之友》2012,(29):27-33
A女孩叫娟儿,美丽得像一件艺术品,鲜嫩得让人心疼。然而,父母早早地去了天国,她与风烛残年的奶奶相依为命,孤独得像漫漫长夜里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月亮没有太强的光芒,通体柔和得像一枚胭脂擦儿。上面那明明暗暗的  相似文献   
100.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古人也不例外。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 ,是非常崇尚美、讲究美的。辽西牛河梁神女庙遗址出土的泥塑神女头像“出土时颜色呈鲜红色” ,“面涂红彩” ,“唇部涂朱” ,表明先民女性搽胭脂、涂口红 ,至少有 50 0 0多年的历史。据《韩非子·显学》载 :“故善毛嫱、西施之美 ,无益吾面 ,用脂泽粉黛 ,则倍其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粉 ,傅面者也 ,从米 ,分声。”说明在汉以前 ,或春秋战国之世 ,古人已用粉傅面了。《诗经·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