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4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潜藏的悲悯     
痛苦多艰的罗素曾说:如果可能,我乐意再活一次!《论语》中孔子说: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鲁迅先生也说过:这是怎样的幸福者和哀痛者?这些乐与忧本身是一种悖论,但却似乎潜藏着某种生命价值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请以乐与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乐与忧本身是一种悖论,但却潜藏着某种生命价值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这一定是悲悯!  相似文献   
12.
蒋泽洪 《课外阅读》2011,(7):259-260
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3.
空间维度是历史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史家的空间观念是其历史观念的基础。中国传统史家的空问观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近代在外力与西学的双重作用下,它逐渐为“新世界观”所取代。空间观念的变化,意味着传统以天下秩序观念为依托的历史解释模式的危机,它引发了史学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世界历史叙事、历史科学观、自下而上书写民史等成为新史学思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昨天下午,一个老师到教研室交材料,应酬几句话之后就问人家:“最近写了点啥?”人家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没写什么,这个学期就在《中国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听说有东西发表,心里一陈高兴。之后又建议人家有空要多进入“教育在线”看看,平时要多写点随笔。见人就劝写点东西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毛病。  相似文献   
15.
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她那浩渺的胸怀。 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痕迹抹平。  相似文献   
16.
淡泊如风     
淡泊常会让人想起不思进取或与世无争,其实淡泊是智者的成熟、愚者的借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淡泊才能心无羁绊,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纵观古今,凡淡泊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穷能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17.
胸怀     
林则徐书房挂着一副很有名的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人的胸怀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宽阔无垠,以容纳和融合采帮助自己成就伟业。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大学语文作为文哲学科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乃至国民人文素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文章重点从两个方面阐述大学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一是要学生体悟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义理",以修炼完美人格;二是要推以及人,提高自己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把中国传统的"人文化成"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的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可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是早期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贯穿从“六经”到汉赋的经典书写。它源起于尧舜以至三代“追中”的历史记忆,上应古代天文学对中宫斗极的信仰,下与尧舜以来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建都历史相合,构建了一个王权天授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西周初年“崇文德”的运作,使“天下之中”洛邑成为和合的礼乐文化地理空间。这说明集地理、政治、文化与民族于一体的“天下之中”观念在西周初年已经基本成熟。经《左传》《周礼》《史记》等典籍的推理阐释,它的丰富内涵得以进一步明晰。随着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及具有“体国经野”性质的京都大赋书写,标志着这一地理观最终确立,并对此后王朝择都选址的政治理念与择中治国的思维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庄子·天下篇》对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进行了概括和精妙阐释,向读者呈现了当时的学术面貌.从学术流变和发展来看,其学术视野和理论观念具有奠基性作用,在学术思想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荀子·非十二子》《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