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外在控制与内在约束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这个角度讲,儒家自律自省精神的弘扬对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自控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探讨了儒家自律自省思想应用于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自控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2.
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重视精神生活,自觉追求精神文明;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  相似文献   
43.
毕义星 《山东教育》2004,(19):20-22
话得从一个既是教育专家、又是优秀官员的“重量级”人物说起。  相似文献   
44.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 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45.
职业高中的学生自我接纳意识、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容易冲动,常常会做出违规的举动表现自己.要管理好这类学生,我认为教师要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促使学生由"被管"到"不用管",由"被迫"到"自发"、"自愿"过渡,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自己的"不言"引导学生自我上进的"成蹊",这正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46.
师德既是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要求和期待,也是每个教师内心世界所应该具有的自觉、自律、自省、自尊的意识和信念。“师德”二字充满着圣洁和崇高的意蕴。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程简称为“两课”,“两课”教师由于所教授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他们所肩负使命和责任的特殊性,他们面对着来自国家和社会的特殊期待。因此在师德方面,“两课”教师必然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殊要求和标准。  相似文献   
47.
自传散论     
自传的叙述对象就是自我的历史,作者通过自传写作以反思历史,反省人生,解剖自己,为过错而忏悔。作者可以在自传中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和做法作辩护,以便读者理解自己。有些作者在自传中大肆炫耀自己的辉煌成就和业绩,进而美化自己,显得比较浅薄;有的作者回避自己灰暗的历史,缺乏面对历史的勇气,从而阻断了灵魂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48.
鲁迅在他的杂文《死》中这样写道:“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一个都不宽恕”,表明了他热烈的爱憎,分明的是非;“一个都不宽恕”,更不意味着鲁迅以一贯正确者自居——鲁迅无情面地解剖别人,更加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也是他勇于正视自己弱点和局限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49.
没有谁能够回顾对艺术的珍视,无论思想上,或是行动上的。韩立勋接受过集体主义的教育,却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打开另一扇门,异域经历让他通过真实的自我实践,形成理解宏大世界的内心秩序。  相似文献   
50.
西方的元认知与儒家的自省: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基础、对象、内容、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的元认知与儒家的自省有四处共通之处和四处迥异之处。共通之处:首先,两者指向的都是自身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方向皆为向内;其次,两者基本涉及了自知、自评和自控等因素;再次两者都以较为基础的认知和省察为基础;最后,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诉求。迥异之处:首先,两者的哲学基础不一样;其次,两者主要的认知或省察内容不一样;再次,两者的评定标准与方法不一样;最后,对具体的培养方法重视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