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后现代的解构大潮后,"立场"成了人们争议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比较文学的立场问题与生俱来,鲜明突出,比较文学从创建之初就缺乏独立而稳固的位置。比较文学的立场问题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比较文学学者的资格问题,比较学者所追求的目的、境界和态度问题,比较学者的立足点问题。我们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根基和立足点越来越摇晃不定,令人担忧。如果我们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出发点,失去了对我们自己的现实的关怀,那么,无论我们怎样尽心尽力,我们离自己的目的地则会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3.
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其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其分析心理学体系核心的原型理论,对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对西方的原型批评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搏击俱乐部》讲述了一个无名主人公在其双重人格中自我迷失的故事。文章从荣格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主人公的自性化过程,探索主人公找寻真实自我的过程,由此提出人们要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心理健康,就需要有意识地探索潜意识,实现人格的完整。  相似文献   
5.
巫术还是人性——从集体无意识解读《萨勒姆的女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勒姆的女巫》是由阿瑟·米勒根据萨勒姆小镇的真实事件所改编创作的一部戏剧。巫术贯穿整部戏剧,然而悲剧的发生却是由人性和神权政治造成的。首次由荣格提出的原型概念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戏剧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方式深受原型影响,具体表现在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四个方面,以此对该剧提出新的理解角度。  相似文献   
6.
对行为动力的认识分歧是古典精神分析矛盾的根源所在.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释放被压抑在本我之中的不愉快的能量,从而解除紧张获得快乐;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很多两极相对的内部动力构成,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这种由两极相对发展到两极融合的驱力,人们在这种驱力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而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克服自卑心理,追求优越和完美的社会.深入分析古典精神分析有关行为动力看法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去发现人格最为本质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瑞士著名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分野的基础上构筑了独特的人格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所指的  相似文献   
8.
传媒时代,心理学已日益明显地显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新闻、影视、出版作品中的心理学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艺术创作以及传媒视角下的人物心灵,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媒时代的人的心灵发展.文章尝试从荣格分析心理学视角出发,透过影视传媒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人格阴影的形成与呈现,讨论如何面对阴影、与阴影沟通并促进其转化,从而促进社会对心灵健康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选取荣格的原型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4·15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的舆情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重大文明遗产事故背后的集体潜意识及原型表现,分析包括事故建筑本身作为符号象征的原型、中外媒体话语叙事的原型、中外网民情绪背后的原型三大方面,以此揭示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背后的集体潜意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全球化进程、媒介技术发展、民族集体记忆三者的综合影响,巴黎圣母院已被上升到人类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想象性符号,媒体话语叙事由此同质化,但中国真实舆论场分裂为两种表现,一种是全球框架,一种是民族框架,两种框架下的表现隐藏着基于不同大小范围的集体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运用荣格关于梦的理论分析肖邦《f小调叙事曲》中曲式结构、和声、材料等因素,可以认为作曲家在《f小调叙事曲》中描述了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的结构以及内在的运作方式和荣格所描绘梦的结构与原理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与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