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文章依次梳理了诺@弗莱大文化观的四个来源斯宾格勒、弗雷泽、卡西尔、荣格.这种渊源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传统的伟大,也不是为了显扬弗莱的独创性,而是为了突出弗莱文化理论的主要话题及其表征,以及他对这些话题构件的辩证整合能力.文章认为,这样的话题有进步、仪式、原型、无意识、符号等,它们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文学理论的关键词,值得我们做一些历史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2.
论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理论经荣格、弗雷泽、弗菜的发端和发展早巳成熟,但我们认为,艺并不是来源于原型,而是来源于生活。因为原型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迁,随着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它并不是本能遗传的。  相似文献   
33.
一、幼儿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即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它强调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建立一种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结构.有学者甚至指出:"一切教育行为的目标与最高追求,必须为塑造健康的人格这一课题服务."[1]对幼儿期在个体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已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注重幼儿内在潜能、主体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能力和个性的新一轮幼儿教育改革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各种人格理论中,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举足轻重,它是"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个重要人格理论,大多数现代人格学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一理论影响".[2]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为人格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蕴含了丰富的幼儿人格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4.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他在作品中塑造过许多女性形象,她们要么是受到褒扬的贤妻良母,要么就是遭到贬抑的祸水红颜,评论界普遍认为辛格的创作昭显鲜明的男性立场.然而,其短篇小说代表作<女扮男装求学记>中的燕特尔却迥异于辛格模式化的女性形象.通过运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理论解读燕特尔,探究她的种种怪诞行为,可以发现其异特的思想和行为根源于"阿尼姆斯"原型统摄的心理环境,她最终选择放弃,悄然遁离拜切夫镇.正是自我意识在"阿尼姆斯"原型投射下与犹太传统社会意识冲突碰撞的必然宿命.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燕特尔的精神世界.洞悉其最自由的心灵体验,拓展了辛格小说人物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相似文献   
35.
尤金·奥尼尔的两部实验剧中的人格面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两部中期实验剧作中人物形象逼真,探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在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可以透视奥尼尔在其剧作中所受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36.
文章主要论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非个人化思潮的理论贡献问题。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原型形式的研究具有一种客观的形式主义倾向,因此,它深化了非个人化思潮理论思考,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借助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里的两个重要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阐释人格双性化现象,并提出影响因素和对策。指出家庭与学校都应让每个个体自由地实现真实的自我,爱护天性,培养儿童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38.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吉姆爷>文本的新的诠释角度.  相似文献   
39.
荣格集体无意识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荣格整个心灵结构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集体无意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文章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0.
《莫蕾拉》是一个记述轮回的故事,灵魂从一个人的肉体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精神开始处于一种一致的无意识状态,一种原始的完整性包围了一切对立物。在发展过程与统一—分裂—再结合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相对应关系。莫蕾娜对菲希特、谢林、毕达哥拉斯哲学的关注使她坚定了相信一种更大的统一,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我们自己的同一性。小说描绘了在创造性的神秘主义和精神错乱之间、在个性化和放荡之间产生的一种异常微妙但又非常真实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