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莫蕾拉》是一个记述轮回的故事,灵魂从一个人的肉体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精神开始处于一种一致的无意识状态,一种原始的完整性包围了一切对立物。在发展过程与统一—分裂—再结合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相对应关系。莫蕾娜对菲希特、谢林、毕达哥拉斯哲学的关注使她坚定了相信一种更大的统一,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我们自己的同一性。小说描绘了在创造性的神秘主义和精神错乱之间、在个性化和放荡之间产生的一种异常微妙但又非常真实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
大地母亲是荣格原型理论中重要的原型意象。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的女主人拉姆齐夫人集聪慧、善良和包容于一身,善待家人,帮扶朋友,是典型的大地母亲原型意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43.
原型重释——对当下原型定义的一点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近20年关于原型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原型批评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荣格理论本身,并且荣格的原型理论与原型批评因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因而也不能将二简单的等同,基于此,重新梳理荣格的原型思想就成为一种必要。荣格对原型的阐释,不是确定的,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对原型的每一次思考,将原型看作一个系统,来审视它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最后指出这种理解对中国艺理论的理论层面的启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论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内在基础之一,并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在人格目标、人格结构的协调关系和人格类型上。  相似文献   
45.
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已远远超出精神病学的范畴,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它在文艺创作的动力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关于文艺创造的思想,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回应了文艺创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问题,对文艺创作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十八世纪末发表后一直为后世学者所关注和研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试图利用多重理论研究背景来试图解说这部小说的真正含义。研究方法从阐释学、女性主义以及精神研究方面。本人拟从原型批评和精神分析方面略加探源,试图找出这部被誉为十九世纪最流行的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7.
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曾追随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并极受其器重,但后因理论存在重大分歧而自立门户,创立了分析心理学,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他提出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研究思路与领域,对研究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
荣格认为,共时性法则是共时性现象发生的内在原则,它是与自然因果律相对应相的自然法则,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事件的意味深长的巧合,其中包含着某种并非意外的或然性的东西”。本文试图通过对共时性法则的理解,对超心理学现象的成因进行大胆推测。  相似文献   
49.
刘怡 《科教文汇》2013,(17):63-63,67
《到灯塔去》是一部富象征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伍尔夫反思了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与作用,并通过画家莉丽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如何摆脱社会压力,确立自己独立人格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对比拉姆齐夫人与莉丽这两位女性,从而解读画家莉丽这一关键人物的自性化之路。  相似文献   
50.
严歌苓首次以男性为主角写作了《陆犯焉识》,描写了民国直到解放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几十年兴起落寞的历史。笔者主要以荣格的人格面具(the pers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玛斯(animus)、阴影(the shadow)以及自性(the shelf)原型理论对《陆犯焉识》进行解读,分析其动人爱情的伟大缘由,洞悉人性的矛盾、复杂,探索了"自性化"回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