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发现熊式一     
雷雨 《全国新书目》2010,(23):71-71
看到媒体上关于《海豚书馆》的热闹,禁不住一阵好奇,便找书来看。不得不佩服陈子善的钻研功夫,有多少似乎已经被岁月的烟尘遮蔽的人物,被他一一钩沉出来,再加上形势的呼应,媒体的推动,便又重放光彩,引人注目,如张爱  相似文献   
32.
<正>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犹如健全人的两条腿,只有双腿有效协调,方可健步如飞。若缺失了教师的主导,就等于失去了一条腿,"单腿前行"又如何能做到快、稳、实呢?"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化教为学、化师为生、化静为动,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33.
文学作品并非是单纯的语言构架,而是作家情感、经历的高度凝练。本文主要从作家的戏剧创作、时代背景、信仰以及生平这几个角度去探讨萧伯纳的女性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4.
黄嘉德(1908—1992),笔名蓝萍心、默然,福建晋江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大学教授。他早年潜心研究外国文学,对英国现代伟大戏剧家萧伯纳作品有深刻的研究与公认的独到之处,素有“萧伯纳研究专家”之称。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翻译出版《萧伯纳传》,产生很大的影响,晚年还对初版本进行校订、注释和索引,并重新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5.
1931年,伦敦的坎士塔布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被人称为《萧伯纳情书》的集子。这部“情书”的对象,并不是萧伯纳的夫人夏绿蒂·潘旦馨,而是英国著名女演员爱兰·黛丽。在这部两人的通信集里,双方(尤其是萧伯纳)于谈论艺术、戏剧等问题之余,大肆卖弄风情,将爱尔兰人流光溢彩的性情表露无遗。但无论怎么说,这样充斥大量热烈爱情词语的信件发表,必然会引起很大误解。对文坛风气颇为熟悉的萧伯纳,便迟迟不同意该书出版。直到通信一方的爱兰·黛丽去世三年之后,这部书才得以问世。既然是一部热烈的“情书”,双方又非终成眷属的恋人,为何萧伯纳敢于并…  相似文献   
36.
1萧伯纳(1856-1950)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公务员家庭,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萧伯纳一家合租了一幢房子。受这位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这让母亲感到分外惊喜。  相似文献   
37.
王琼 《英语沙龙》2014,(3):52-53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八卦,我有一个八卦,我们彼此交换,就拥有了两个八卦。"八卦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但同时也会带来隐患。如何合理运用八卦方法,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  相似文献   
38.
何谓阅读中的创新?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分析、收集和处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行为。那如何使阅读教学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最能激发其兴趣的是那些他们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东西。  相似文献   
39.
《圣女贞德》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一部历史剧,并获得了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贞德这一新女性形象的重构过程,从而展现出女权主义运动下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0.
周宏 《中文自修》2005,(1):41-42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出众的口才令人折服。在一次社交活动中,一个反对他的人与他迎面碰上,不肯给他让路,并且很不友好地说:“我从来不给蠢材让路。”萧伯纳礼貌地让到一边说:“我却不。”据说,和萧伯纳在一起交谈,很少有人占得了便宜。然而,就是他,因为害怕与生人沟通交流,曾经在被拜访者的门外徘徊二十几分钟而不敢敲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