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12.
王楠 《内江科技》2013,(2):41+7
车西洼陷沙二段为滨浅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滩坝沉积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地震描述及勘探难度大,借助正演模型技术,有效识别了滩坝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砂岩层数、最大砂体厚度与属性的定量统计关系,为滩坝砂岩的有效地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营南坡沙四段为湖相滩坝砂沉积的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储量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常规开发经济效益差,通过开展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等新工艺技术,对此类油藏的部分区块成功地实施了大型压裂,实现了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并已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大庆石油管理局联合资助,并由刘光鼎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于1997年6月18—19日在北京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项目结题验收。该重大项目共有7个二级课题,144个子课题,历时5年,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地矿系统40余个单位500多位专家紧密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公开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研制成功一批实用化技术。项目还培养了一批“油储”人才,在研究进程中先后接纳博士后11人,培养博士51人,硕士152人,其中直接为大庆培养硕士30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化对薄互层层间干扰规律的认识,明晰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用恒速法对人造三维胶结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试验,研究了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注的情况下,高渗模型在进水量、速度、动用程度都明显大于低渗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小的两个高渗模型相互干扰,且受重力影响注入水沿底部推进明显,关闭高渗模型可有效改善低渗模型的水驱效果,因此应尽量控制渗透率级差,合理组合层系和控制压差以提高采油效果。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实用性强,更符合油田实际,所得规律认识对于相似油田的实际矿场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家地区位于博兴洼陷南坡金家鼻状构造带上,主力含油层系沙一段为地层不整合油藏,油层埋深850m左右。储层具有层薄、夹层多、渗透率低、粘土含量高、出砂等特点,加上强水敏,注汽压力高,油井周期内产能递减快,热采效益差,该地区一直未能突破产能关。2011年,通过强化地质、工艺的一体化结合,把常规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渗流理论进行叠合,形成了压裂防砂一体化的增产防砂双作用工艺技术,大大地推动了该地区难动用储量的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