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同时也在她身上也体现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生动形象,并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主人公悲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理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以求得对简·爱这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作为虐待罪的对象,“家庭成员”是范围相对开放的概念,其认定应当以家庭组成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在不同的视角下看,被虐待的家庭成员具有如下典型特征:1.对虐待行为人的依赖性;2.所承裁价值的冲突性;3.在犯罪成立和追诉中的能动性。家庭雇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成为虐待罪的对象,虐待被买妇女、儿童的行为不能定虐待罪.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量表、自尊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4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心理虐待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和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自尊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32.32%;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自尊的影响受到心理弹性的调节。研究表明,童年期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还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弹性可以有效避免由童年期心理虐待引发的低自尊,从而预防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54.
儿童虐待与忽视对受害儿童造成严重的伤害,情感伤害是其中之一,近年受到极大关注。情感上的伤害可能是导致被虐待或忽视儿童后期出现各种不良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情感伤害产生严重后果可能是因为:1)情感伤害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从而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2)情感伤害的施虐者是儿童熟悉的人,加深儿童情感上的伤害;3)情感记忆延长了情感伤害的影响;4)情感压抑掩饰情感伤害,使其难以觉察。  相似文献   
55.
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领域的研究情况。依恋的最初的研究就是看到了它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上的危险性,在后来的陌生情境测验中,人们发现了两种重要的不安全依恋类型,探讨了不安全依恋的成因、不安全依恋与后期发展的关系。近几年,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这是一种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在依恋的高危儿童中,研究最多的是被虐待的儿童和母亲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更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尤其是混乱型不安全依恋。除了依恋本身的障碍,许多精神病理症状都与依恋方面的问题有关。从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角度研究依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揭示异常的经验与精神病理过程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突出问题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回答有关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有益于对依恋问题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俄罗斯未成年人因受虐待离家出走的现象十分严重。2007年有5.3万多名未成年人离开家庭或学校后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57.
残障儿童受虐待和忽视的情况比一般儿童受虐待的现象更突出,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残障儿童保护政策和福利政策。在现阶段供给策的改革下,残障儿童的福利政策研究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提高到与社会发展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残障儿童福利体系研究,学习借鉴国外残障儿童福利政策和相关社会工作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立建全我国残障儿童福利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将儿童福利政策的设计与家庭支持、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医疗康复、教育等有效结合起来,走向积极的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58.
"植物,小小的身躯包含着巨大的力量和坚毅的品质.它们从不挑剔生存环境,风、鸟、人或其他传媒介质,随意把种子抛洒后,哪怕环境再不合适,种子也不抱怨,植物们从来都是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不管是被忽视、被虐待、被放弃,无论身处岩石堆、大荒漠,它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蓬蓬勃勃、硕果累累."这是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祁云枝研究员所写的植物科普散文中的一段话.在祁云枝看来,花草世界不仅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更启迪着人的思维,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作为一名在植物园工作20多年的植物科研工作者,她更乐于把严肃的科学用轻松、生动的笔触诙谐有趣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对植物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更多人走进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相似文献   
59.
童年期虐待是指对儿童具有抚养、监管和操纵权的人,对儿童做出的足以对其健康、生存、发展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一系列行为。由于其发生率高,负面影响严重且持久,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童年期虐待的发生受到儿童自身因素、父母和家庭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一种极端负性的早期人际经历,童年期虐待是青少年内化(如焦虑/抑郁、退缩和躯体主诉)和外化(如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心理健康问题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遭受虐待后个体通常会产生有关自我和他人的非适应性认知,Young的图式理论和相关研究揭示了非适应性认知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所发挥的中介机制。有鉴于此,在应对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时,亟需加强对童年期虐待问题的关注,具体可采取以下教育干预策略:一是防微杜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童年期虐待的发生;二是亡羊补牢,深入挖掘保护性因素,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