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4250篇
科学研究   1067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406篇
综合类   200篇
文化理论   643篇
信息传播   1072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1326篇
  2013年   914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950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1189篇
  2007年   975篇
  2006年   930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1047篇
  2002年   851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51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叶璐 《记者摇篮》2005,(7):53-54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指出,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在新闻宣传中体现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说话,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贴近”的落脚点和归宿。应该说,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各媒体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无论从报道形式还是内容上较以往都有很大改进。但是,从传播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这里存在着一个误读,即媒体对“人文关怀”的误解和无意识扭曲。  相似文献   
992.
一、从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人类认识的进步一个字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回响在人们的耳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走过了一段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到开发、掠夺、矛盾冲突的路程。如今又开始进入到一个缓和矛盾、努力重新和谐相处的新的历史门口。  相似文献   
993.
陈华 《新闻前哨》2005,(12):65-65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大众传媒的广播电台,如何在确保导向正确、努力发挥好传媒的职能作用的同时,把宣传工作、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这是我们广播党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党的广播事业和党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广播电台的“喉舌”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决定了广播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在新  相似文献   
994.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95.
在报道政法系统的题材时,发现有的记者和通讯员常有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引起法律工作者的质疑,使当事人产生歧义,也易使报道对象名誉受损,给读者造成法律误导,影响宣传效果。笔者多年担任公、检、法、司等战线记者,从来稿中发现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不少,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纸质媒体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它的出现和逐步繁盛,绝不是偶然的,是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扬长避短的举措。但深度报道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深度报道过“深”,以至“深”得让读者看不懂,显得很死板,读者不愿意看,使发行量下降,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让深度报道活起来,成为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97.
读报与写稿     
一个通讯员,读报是一种工作,是新闻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引你走进新闻殿堂的向导。本想从一个基层通讯员的角度,说说读报与写稿的关系。有些人看报是为了消遣,通讯员是特殊的读,首先读报有五个判断.一是从报纸上汲取政治、化、科学、生活等知识营养。二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三是从报纸上了解上头的精神即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走向,把握新闻宣传的“纲”。四是从报纸版面安排上读懂宣传意图和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998.
张全铭 《新闻三昧》2005,(12):30-30
1993年的一天,仍是采煤工的我,偶尔参加一次矿上召开的基层区队通讯员例会,宣传部门的同志一边讲述着从事新闻工作的艰辛、作用和自豪,一边让兼职通讯葡传阅着数量并不多的《新闻三昧》。初次与《三昧》“亲吻”,就让我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早在高中一年级我就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一个因素是语老师把宣传工作这一政治“武器”夸得锐不可挡;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已在“海”畅游多年的舅舅留下的基因吧。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地市报人》2005,(2):32-32
据报载:为了惩治虚假广告、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国家工商总局将在全系统开展“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保健食品、药品、医疗等五种虚假广告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报社党委、编委会始终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从严治社、从严带兵,提高采编、经营队伍素质,提升报纸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懈地狠抓干部职工的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五个根底”,在创建报社“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