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师:刚才我们弄清了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很大不同。那么,法布尔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生:他有观察的有利条件。他家门前有树,一到七月初,就占据了他家门前的树。生:我觉得是善于观察的结果:“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2.
概念整合理论主张用动态的心理空间模式来分析语言意义的在线建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以该理论为依据对唐代咏诗三绝进行认知分析,一方面论证了概念整合对诗歌解读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为中国古典诗歌解读提供了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3.
是占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笔下的有的是诗人化身,有的是报秋的精灵,有的则是借鸣衬幽静,有的则渲染了悲凉氛围和满怀愁绪……  相似文献   
104.
,在诗词中是一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情感符号。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首唐诗都是借咏以寄意的名作,虽旨趣迥异,然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虞世南"居高在诗中是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悲哀怨的情感验成为种  相似文献   
105.
2008年,《江苏高教》在质量建设上再获佳绩:在4年进行一次的核心期刊评选中再度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两年进行一次的CSSCI来源期刊的评选中继续被评为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06.
《新闻爱好者》2009,(5):F0002-F0002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评选了五届(每四年评选一次)。从第二次评选开始至今,《新闻爱好者》杂志已连续四届榜上有名。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谁的诗句?怎么这样陌生?于是,我问了爷爷,并上网查看了详细内容,现在终于明白了。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  相似文献   
108.
那声声蝉鸣     
陈丽曼 《广东教育》2009,(7):130-131
今年夏天来得晚。梅雨四月缩短了两星期,学校的木棉花也迟开早谢。教室的窗对着两棵古树,一棵是马尾松.一棵如大伞一样的榕树。窗口整日打开,随风而动的树叶时常牵引着学生们的思绪。课上我也随着大家的思绪浮想翩翩.一时间一片沉静.只听见树叶间偶有鸣,感觉仿如回到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9.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工维给了我们噪与鸟鸣的情境,计我们感觉到了山与林的幽雅寂静,给了我们一种大自然幽雅美的感受;大自然如此.教学也是如此.过去的数学教学近乎死水做澜,数学问题与生活严重隔绝使数学成了“失却活水的涸泽之鱼”.  相似文献   
110.
捕蝉记     
深夜里,我在书桌前静静地看书,月亮就像贴在透明的玻璃上一样。这时,我恰好翻到了语文书中虞世南的古诗《》。我被深深地陶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