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4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这一场告白,与初恋无关。班主任森口老师的女儿被杀害在学校的游泳池中,她在写着"命"字的黑板前,无视吵闹的学生们开始了告白——"不能就这么结束",一场法律之外的复仇悄无声息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 ,在《聊斋志异》中 ,遥承于远古 ,出现了一个女性自我世界。它消解了夫权制度 ,丰富了传统文学中女性单一、病态的性格特点 ,也解构了封建知识分子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文学神话 ,塑造了一系列复仇女性形象 ,并阐明了复仇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雪人推荐: 我想你们肯定会像我一样,被作者林小木牵羞鼻子走……却又甘之如饴,欲罢不能。你以为他是男的吧,你错了;你以为她是小三吧,你又错了;你以为它是一个复仇故事吧.  相似文献   
15.
刘云的《“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一文,认为在鲁迅之前的传统目连戏演剧中,女吊本身即为复仇者形象,而非拙文所谓鲁迅对女吊精神的创造性改造。而支撑作者此一论述的材料与阐释,未免失之三途:首先,对引用的研究文献时见关键性误读,且文章的论述起点即建立于此类误读之上;其次,对使用的核心原始文献的基本背景和性质失于生疏;最后,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每每将鲁迅明确反对的精神内容安置到对鲁迅的思想阐释中,从而根本性地曲释了鲁迅“复仇”话语的意涵。  相似文献   
16.
显斌 《良师》2011,(4):39-39
和狼结仇,是猎狗大黑惹下的。那天,老刘带着猎狗大黑,扛着一支猎枪进了山,准备打些野味,给刚生下儿子不久的老婆桂花补补身子。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9,(4):42-45
复仇意识一直贯穿在鲁迅的创作中,其形成既离不开浙东地理文化的影响,更和个人成长境遇、翻译工作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深刻思考分不开。鲁迅在小说和杂文里多次叙述复仇,他笔下的复仇者从传统的以暴制暴式的快意恩仇到形而上的复仇,带有浓厚的启蒙主义色彩。鲁迅复仇意识的个性特征则是一个也不宽恕的决绝姿态和深刻的自省意味。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复仇题材的作品应怎样表现才能具有人文及美学价值?这是复仇类题材创作的基本问题。它十分考验一个艺术家的美学修养及人文素质。在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中,庄姬的临终托孤之言象征该片虽已升到美学之堂,但整个影片的表现却最终没有进入美学之室、抵达一种人文精神的灵境,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盛,导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让国际社会感到不安;民族自尊心的上升也导致我国公民感性爱国行为中出现排外倾向,令世界恐慌。这与党中央制定的和平崛起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感性爱国需要用改造战犯的理性爱国成果去说服和引导;同时明确理性爱国是中国软实力中最具国际认同感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1月,归隐军阀孙传芳在天津居士林被施剑翘枪杀。这场复仇奇案轰动了全国,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众多媒体同情并塑造了施剑翘良好的形象,极大地引导了大众情感。在“法”与“情”的论争中,国民政府选择了民意所向的“情”的一面,施剑翘最终被特赦。“施剑翘案”是中国司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大事。该案表明近代媒体舆论力量的增强,也充分说明媒体导向容易左右大众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