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3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Nature》杂志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种综合类学术期刊之一,刊登各学科研究领域最前沿的首创性研究成果,每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约为850篇.《Nature》杂志201 0年影响因子为36.104,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35.248. 2011年度,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职科学家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发表并已出版的学术论文(Articles和Letters类)共1 3篇,约占全年发表论文总数1.53%.据统计,2001年至201 1年(截至201 1年1 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83.63万篇,近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2位.世界第二的论文数量却仅产生了1.53%的《Nature》文章,这表明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研大国,但距离科研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72.
张涛 《生物学教学》2009,34(8):80-80
一些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由于长期适应某种特殊环境,行使相似的生理功能而改变了原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茎变态的刺、叶变态的刺、表皮突起形成的刺。那么怎样识别被子植物“刺”的类型呢?  相似文献   
73.
田英 《中学文科》2009,(8):110-111
中学生物教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只涉及一些生物简单的生理及形态结构等,高中生物不仅要学生了解生命现象,还要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需要初中的知识作基础,因此抓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可以强化高中生物教学.本文就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74.
中国第三纪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及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子植物的发展(或称辐射)是与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及制 约,形成植物发展的阶段性。这种阶段变革及划分与传统的地质时代划分——断带,不尽一致,因而讨论 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应以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致使分区更为合理。     在晚白垩纪中晚期,被子植物已成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成分,从它出现以来的发展演化大致可划分 为四个阶段:(1)初始期  被子植物初次出现,具有叶形小、叶边全缘、叶脉缺乏规律性、脉级分化程度低 等原始性特点,同时在区系中的种数及个体数量均为极少数,此时大约在早白垩纪的中晚期;(2)极盛时 期被子植物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至占绝对优势,此时叶形增大,叶脉有了规律性,脉级分化逐渐完善,在 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达40%一60%,以致占绝对优势,主要科属出现了,时间在晚白垩至老第三纪;(3) 草本植物繁盛阶段  由于在新第三纪时气候逐渐转凉,早期的一些木本植物消灭了,以草本植物渐增多 至大量扩散为特点,时间约在中新世至上新世;(4)第四纪阶段  此时我国由于山岳冰川随全球性气候 冷暖变化而进退,影响植物的分布及发展,植物区系的总面貌与现代接近或略有差别。   本文亦重点讨论了植物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植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由于手段和技术的更新,资料大量积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植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过去近五十年的研究作了回顾,并从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花原基发生的形态学、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及白垩纪花和其它生殖结构化石研究等五个方面对该领域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今后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6.
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些分布式样和迁移路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毛茛科等科的一些植物的地理分布划分出由西到东方向的7种分布式样和由西南到东 北方向的8种分布式样,并列出了属于每种式样的植物。根据这些分布式样和对一些植物的地理分布 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看出了自我国西南部分别向东、向西和向东北诸方向伸展出的三条迁移路线:(1)由 西南部向东,在北部沿秦岭和大别山(秦岭-大别山走廊),在中部沿武陵山、幕阜山等山脉,在南部沿南 岭(南岭走廊)到达华东沿海地区、台湾或进一步到达日本和邻近地区;(2)从西南部向西达喜马拉雅山 区(喜马拉雅走廊);(3)从横断山区向东北方向经秦岭、黄土高原东部、阴山、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到达西 伯利亚及相邻地区;这条迁移路线可称为中国西南-东北走廊,在第四纪冰期中曾是一些植物从西伯利 亚或我国东北到我国西南部之间的往返通道。此外,还根据半蒴苣苔和吊石苣苔的地理分布,根据光萼 唇柱苣苔和芒毛苣苔的分布,根据斑叶唇柱苣苔、齿叶吊石苣苔、华丽芒毛苣苔、显苞芒毛苣苔、毛线柱 苣苔、光叶楼梯草、多序楼梯草、华南楼梯草、细齿崖爬藤和长蓖木兰的地理分布,根据山豆根属、山桂花 属、盾片蛇菰、滇黔楼梯草、微柱麻和单蓖麻的地理分布,以及根据檬果樟属的地理分布,分别区分出下 列迁移路线:(1)从云南东南和广西西部向东北分布到华东和日本的一条迁移路线;(2)由云贵高原南部 向东沿南岭走廊达台湾的一条迁移路线;(3)由云贵高原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向西沿云南高原的南缘和 西缘达我国西藏东南部或印度东北部,最后沿喜马拉雅走廊达尼泊尔的迁移路线;(4)由云南高原南部 和中南半岛北部向南经马来半岛到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以及向东南经婆罗洲到菲律宾的二条迁移路 线。根据对一些植物的分析,以及上述诸迁移路线的辐射状分布格局,并根据有关古植物学的研究(被 子植物可能起源于赤道地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带植物区系是在中白垩纪分化出来的),以及李惠林、 ВУЛЪВ和吴征镒等学者对我国植物区系的起源、性质等方面的重要论断,作者推测云贵高原和四川一带 可能是在中白垩纪,被子植物在赤道地区起源后向北半球扩展到达上述地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发展中心,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演化辐射,上述的诸条迁移路线就是这个辐射出现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78.
基于两个叶绿体基因(matK和rbcL)和一个核糖体基因(18S rDNA)的序列分析.对代表了基部被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主要谱系分支的86科126属151种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58科86属101种)进行了系统演化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胡椒目Piperales,樟目Laurales、木兰目Magnoliales和林仙且Caneliales构成的真木兰类复合群是单子叶植物的姐妹群,单子叶植物的单系性在3个序列联合分析中得到98%的强烈自展支持,  相似文献   
79.
被子植物通过独特的双受精方式完成繁殖。一直以来,花粉管精确到达胚囊释放精细胞并完成双受精的分子机制是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近年来,有关花粉管导向、精细胞释放、精卵融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雌雄互作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中学生物学中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辽宁本溪关门山主要药用被子植物进行了介绍,以利于该地区中草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