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8篇
教育   1069篇
科学研究   69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农作物病害图像病斑区域分割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的改进K-SLIC算法,将传统SLIC算法使用的CIElab色彩转换为HSV色彩合并生成一维特征向量,同时对图像的读取采用随机选取模式,通过平衡参数e和作物病害易感因子α实现超像素数目的自动获取.实验结果显示,K-SLIC改进算法在图像分割效率、运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62.
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核心构成成分,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扩张进程加快,探索城市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平衡点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文章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2014年和202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南京市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将南京市土地覆盖类型分为建筑用地、耕地、林地、水体等四类。实验结果表明:2014年至2021年间南京市土地类型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9%,水体面积增加了1%,林地面积增加了1%,耕地面积减少了11%。  相似文献   
63.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主体之外新的“作品”来源,根据其创作过程是否完全独立于人类,可将人工智能创作物划分为第一类人工智能创作物与第二类人工智能创作物。从作品构成要件与客观主义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创作物应当被认定为作品,且应设立人工智能作品作为新的作品类别。若拒绝人工智能创作物进入版权保护体系,会导致“僭称作品”和“公地危机”,不利于版权市场的稳定与繁荣,而版权法体系对其接纳留有空间。从权属问题而言,现有制度与社会伦理都难以接受人工智能成为权利主体,应运用“视为作者”制度拟制人工智能使用者成为“法律作者”与“著作权人”,并建立作品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64.
k元n立方体被视为将来候选网络结构之一,它有很多优良性质和参数,被用作度量路由选择,能直接影响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传输时效.本文研究了5元n立方体中一对三条点不交覆盖路问题,运用数学归纳法可得,当n≥2时,在Qn5中任意取四个顶点x,y1,y2,y3,则在Qn5中存在三条内部顶点不交的覆盖路P1=(x,…,y1),P2=(x,…,y2),P3=(x,…,y3).  相似文献   
65.
王强  张勃  戴声佩  邹悦  马中华  张亚宁 《资源科学》2011,33(8):1613-1620
本文基于1982年-2006年连续25a的GIMMS AVHRR 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了最大化NDVI均值法、提取植被覆盖度法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对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的四大建设区(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华北平原区)连续25a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近25a来,研究区植被NDVI平均值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0.007/10a,其中风沙区和东北、华北平原区植被增速最明显,而西北荒漠区植被呈微弱下降趋势;②四大建设区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覆盖度上升最快,比1982年提高了9.66%;③在1982年-1991年、1992年-2001年、2002年-2006年三个时期内,大兴安岭中、南部,小兴安岭中部,长白山东北段,燕山,辽西低山丘陵区,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东段,西北荒漠区东部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部等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分别增加了472994km2、451032km2、435196km2;而在相同的三个时期,大兴安岭两侧,呼伦贝尔高原西部,三江平原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端,西北荒漠区南部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等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分别减少了197717km2、270192km2、182690km2。  相似文献   
66.
基于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的水-土-作物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博  解建仓  汪妮 《资源科学》2012,34(6):1101-1107
为了进一步对陕西省蒲东灌区农业的规划发展,本文将线性规划模型和模糊优化模型应用到灌区土地-水-作物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之中。该模型用于优化经济效益、作物产量和劳动力的利用,并寻求相关作物种植模式和对土地,水,肥和劳动力利用下农业系统的优化配置。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决定采用线性规划模型的三个目标函数输出数据作为模糊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在模糊目标和模糊约束的模糊环境下,取得模糊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方案。这些非结构化的模型能够很好的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有效地联合利用。此外,对灌区农业系统优化配置后的净效益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管理模型应用到农业系统土地-水-作物的优化配置中是可行的,合理地分配土地和水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净效益。  相似文献   
67.
气候系统中的陆-气相互作用长期以来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直到最近,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统计事实分析仍非常少,模拟研究中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描述不足.本文系统研究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其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面.通过对前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为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提供了观测统计上的证据,并进一步分辨出中国北方过渡带可能是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最敏感地区.通过比较观测站点和再分析资料的年代际趋势表明城市化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暖产生了贡献,使中国东部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12 ℃/10 a.区域气候模拟还表明,中国北方过渡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退化对表面气候和大气环流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它们的变化与观测的年代际异常以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地表退化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我们探讨了改进后的动态植被参数化方案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住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δ^18 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δ^1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黄河源头区作为研究区,选取2008年、2010年、2011年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方法,经过遥感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获取黄河源头区2008年至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数据。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直观地反映出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年际间的动态变化状况。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黄河源头区的土地管理对策进一步进行优化,以期为同类地区的相关土地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0.
中国能源作物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能源作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根据当前国内能源作物制取液体生物燃料的现状,对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望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进行交流,以寻求我国能源农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