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4912篇
科学研究   20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0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林先芳 《学苑教育》2019,(13):15-15,17
课堂有效提问是教师通过精心预设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灵活机动引导对话,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把握提问的对象、契机和尺度,让学生在巧妙的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在探究问题中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82.
本探讨古代汉语中的指代性副词“相”、“见”的几种用法特点和“所”字的多种词。性,用法以及特别指示代词和动词,介词组成的词组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3.
在《道德经》中,明是一种大智慧:见小曰明;自知者明;不见而明;知常曰明;明善为用。老子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获取智慧的观察角度、思考方式,以及获取智慧的途径。从小中获取真知;以自己本身为源头获取智慧;明思于内、明思于本;深明社会自然规律;得其明而为其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效用,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深化“两课”改革 提升教学实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 ,当前“两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从教学的角度看 ,与认识上的误区直接相关。深化“两课”改革 ,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两课”教育教学观 ,着重解决的是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在于重塑“两课”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85.
<正>世间万物皆不出道术。道不正则术不明,术不明则道难行。道是道理、规律等形而上的概念,术是具体实现的手段、方法等。今日之教育,过于追求"术",把学科教学搞成了解题术—注重雕虫小技,而忘却教育教学之根本。这个"根",就是"道"。古语云:"术合于道,相得益彰;道术相离,各见其害。"可见,道与术只有合而为一,才能产生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86.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准确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自身位置是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效的前提。笔者认为,注重实践性,突出合作性,体现科学性才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  相似文献   
87.
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学习、行为等实际状况未进行。学生的思想动态都有其深层的形成原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手求出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系统化、榜样化、随机性、民主性、参与性等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88.
89.
传统的室内教学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想象.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的开拓问题,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0.
德育方法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方式和手段。造成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德育方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否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德育方法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