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477篇
科学研究   85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32.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贺  王绍强  王梁  程书波  姜正龙  张子凡 《资源科学》2020,42(10):1883-1899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需要对其要素进行长期、连续、稳定的综合观测,从而获得相关的基础数据,掌握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资源间相互作用过程信息。由于目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观测指标体系,导致不同区域间资源观测和管理存在差异,使得国家尺度上对自然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利用难以实现。因此,亟需构建一套适用于国家尺度、科学、系统、规范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本文以解决认识自然生态变化规律、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为出发点,参考国内外现有观测(监测)指标体系,确立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建立和选取的基本原则;在自然资源要素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正、反演相结合、模块化等构建方法,建立了由36个归类模块、6个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系统和若干个赋能模块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大气-地表-地下多层次,个体-景观-区域多尺度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网,获取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以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评价和利用。  相似文献   
33.
以京包客运专线新建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基础变形监测管理为背景,结合实例详述了客运专线基础沉降监测的布点、要求、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和针对数据报警的病害整治,以期为今后客运专线的基础变形监测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4.
35.
夏安平 《职业圈》2008,(3):110-111
文章指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预防因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结构破坏,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加强对过程中沉降的观测。  相似文献   
36.
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表示的新的目标跟踪算法.在贝叶斯框架下,采用基于重构误差的观测似然函数和考虑遮挡的模型更新机制设计一个鲁棒的跟踪器.用l1范数来建模重构误差以更好地容忍奇异值,同时用协同表示对编码系数进行约束.实验结果表明,和其他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够战胜遮挡、尺度变化、光照变化、背景混乱等干扰因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7.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38.
阿丙 《体育博览》2008,(11):86-86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便十分发达。拥有多种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水平的航海技术。中国的天文航海技术发展历程有据可查.西汉时代的《淮南子》便记载着中国古代航海家以北极星来辨别海上的方向。这便是后世以在海上观测天体决定船舶位置的天文航海技术的雏形。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也说.如果在云梦大泽中迷失了方向.便需要靠指南车来指明方向.如果是在大海中迷失航向,则要靠北极星所在的方位来找到正确的方向。直到北宋之前,我国古代的航海家们还是靠着太阳与星辰来辨别方向。到了宋代。航海技术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由司南演变而来的指南针被发明出来了。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对地观测数据支持下的城镇人口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将研究区的居民地划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并且通过解译IKONOS数据获取各类型居民地的面积;然后,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研究居民地面积与居民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相关关系式;最后,应用训练数据对居民地面积与居民人口之间的关系式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应用对地观测数据进行城镇人口估算,在理论上可信、方法上可行,是城镇应急状态下进行人口估算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40.
在科学研究领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远的浩瀚太空,但认识地球深处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结构及其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是尚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