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9914篇
科学研究   145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1124篇
文化理论   91篇
信息传播   47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761篇
  2015年   1268篇
  2014年   2730篇
  2013年   2247篇
  2012年   2384篇
  2011年   2851篇
  2010年   2570篇
  2009年   2534篇
  2008年   2883篇
  2007年   2309篇
  2006年   1721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201篇
  2003年   1204篇
  2002年   1021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爱华 《时代教育》2007,(8Z):28-29
尽管中国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及句式,但他们在同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国外人进行交谈时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语言不仅仅是由具体语言细节构成的体系,而且还是用来交流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英语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语言表面形式的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讨论了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培养中国学生此种意识和能力的困难性及一些恰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2.
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拘泥于教材,适时提供丰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英语交际用语,营造仿真语言情境,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3.
本实验在语用教学模式设计的基础上,对商务英语一年级两个班86名学生进行了准实验研究.一个班为实验组,实施提高语用意识的教学,另一班为对照组,不实施语用教学.实验前两组参加语用知识前测,前测成绩经过T检验分析没有显着性差异(p>.05);实验两个月后进行后测,两组成绩产生了显着性差异(p<.05),实验组成绩整体上胜于对照组,说明提高语用意识优于语用习得.  相似文献   
84.
85.
8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它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语言发展规律,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分阶段向学生提出了要求,旨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充分体现语的“工具性”特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句话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言语"列为四科之一,说明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言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8.
对话中的权势关系与外语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分析权势权势关系以及对话的结构特点基础上提出对话 外语交际 中普遍存在权势现象  相似文献   
89.
1991-2000年高考题考交际英语中提问“怎么样”的句型很多。现将部分单项选择题解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0.
李晓燕 《山东教育》2004,(21):70-71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并非自成一体,孤立存在,而是扎根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此,在实践中要成功实现语言交际,就要了解第二语言国家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修辞风格,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下面笔者简略地谈下语言交际中存在的几中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