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2篇
科学研究   12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意味着教学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做  相似文献   
72.
提高课堂讲授法效果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课堂讲授法的利弊,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运用好讲授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提高施教者的素质,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优势,把课堂教学引向纵深。传导结合,以传授学生治学方法为归宿,对用好用活讲授法,调动学生的探求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郑云清 《新教师》2020,(3):16-18
一、问题提出自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改无疑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积极改变,伴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学校教育教学显露出新的矛盾,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相当部分教师教学依然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知识教学,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机械训练,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变成教师自觉意识仍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又出现重形式、轻实质,“为改革而改革”的矫枉过正倾向。  相似文献   
74.
中考复习是初三教学的重头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多数教师常采用传统盼讲授法复习,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复习形式单调、内容罗列重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相似文献   
75.
陈东 《成才之路》2011,(33):71-72
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法有着质的区别,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合作式教学法。它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6.
从大的方面讲,大学数学教学方法不外乎两种方法:讲授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大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将两种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7.
我们过去在教学方法上,常常犯片面化的错误,就是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就否定另一科教学方法。所谓讲授法,最大的特点是明言化,就是将知识以语言为载体直接传达给学生。教师讲知识,学生听知识,其间没有其他教学媒介。因此,它是最节约时间的。教师是知识的发出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主导的。因此它传授给  相似文献   
78.
地理基础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让人们了解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尤其是在目前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各种严峻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更加突显。一、中学地理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我国中学地理教学长期沿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即教师将教学内容诸如思想、知识以及技能等借助讲授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思想、知识以及  相似文献   
79.
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劣势已逐渐显现。逆向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并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和法律应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0.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的传统教学法仍然有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的必要性。由于历史课程内容包罗万象、跨越古今中外,初中历史教师运用讲授法开展历史教学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师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国际视野与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