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8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宋代楚辞研究上承汉代,又受到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浓重儒学色彩。宋代的楚辞研究更重视义理的阐发。比较重要的研究者有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  相似文献   
32.
小学语文新《大纲》对各年级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每学年低年级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究竟如何落实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完成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但几年来。我始终没有找到省时高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33.
“援引典故,诗家所尚”,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由于用典乃“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因此,诗家对于用典是特别重视的。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早就指出:“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在用典的方法上倾向于“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要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4.
有考生感叹:阅读难,阅读题中的主观题更难,主观题中的“表现手法”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35.
作文写得好,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掌握巧妙写作方法,帮助写作锦上添花。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推荐三种方法:巧用心理描写、巧用细节描写、借用诗文名句,希望能帮助学生锤炼语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6.
32年来月人词共出版5部100卷5000首四创词史最高记录本刊讯当代著名词人、词学家,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中华词学研究室主任、西安诗词学会会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月人高级编辑(教授)的第五部词集——《月人词集.五》(2006-2010)共20卷1000首被省文史馆列入陕西诗文研究丛书,由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于2011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7.
唐代宗广德、永泰、大历间,元结两任道州刺史,辞官后寓居浯溪,在今永州境内活动前后十年,著述约70篇,其中最值得注意者有十九铭一颂。元结在道、永二州所游历,则有三溪、三岩、二崖、一谷。元结大规模开辟了今永州境内的景地,开创了摩崖石刻的先河。由其诗文意象所描述而言,永州本土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  相似文献   
3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省色根据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学会围绕重点词句学习古文。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39.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独特的文本样式。文中含诗,诗文一体。《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文包诗课文。  相似文献   
40.
王燕秀 《学苑教育》2023,(11):57-58+61
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社会对各个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学科,语文教师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体。鉴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站在小学语文教师的立场上,重点探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经典诗文诵读与诗歌创造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各位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