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7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考点阐析 1.考试内容 (1)所选考的课本上的篇目都在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50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14篇)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2.
亭台楼阁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或面对巍巍群山。或俯视浩浩江湖,或融于园林之中,或踞于市井之上,亭台楼阁类的诗文源远流长,此类诗文将写景、怀古、抒情熔于一炉,是文学中独特的一脉,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梳理语文教材中有关亭台楼阁课文,诠释亭台楼阁的文化内涵,明晰此类诗文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3.
古今兰的区别在迄今为止的涉及古诗文中"兰"意象的论文和著作中仍混淆不清,植物学界持今兰始于唐末五代之说,文化史研究界则持兰花古今同一之说。该文同意植物学界之说并加以补充论证。"兰"在中国诗文中有两个意义系统,一传承自上古的礼俗意义,一为从纯粹视觉审美的意义上发生的女性符号。该文着重论证了花鸟画是唐末古今兰对接的关键点,梳理了兰作为文化符码从"香草美人"到"兰花美人"再到"香兰君子"的发展脉络,指出了这两个意义系统在这个脉络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4.
孔芳 《现代语文》2010,(9):66-67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精神食粮。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名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995.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文名之盛应召入朝,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五十卷行世。创作有400多篇文章,众体皆备;提出了明确的诗文理论。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其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文学成就很高,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996.
刘禹锡、柳宗元在遭贬后的诗文创作中,大量借助于禽鸟和山水意象,表现自身的迁谪命运,表达内心的幽寂拘囚之感,为唐代及以后文人迁谪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艺术范式,也使迁谪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题材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97.
读古代诗文.发现古人对登高情有独钟。许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诗词曲赋在登高过程中孕育而生。登高.大致有三种形式:登台、登楼、登山。古人喜欢筑台.凡结盟、拜将、招贤、庆功等重大活动,都要筑台。比如.周文王有灵台、燕昭王有黄金台、吴王夫差有姑苏台、曹操有铜雀台。每个台上都曾演绎过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就给诗人留下吊古伤今、抒情言志的巨大空间。唐代诗人陈子昂曾登上幽州台,遥想先贤风范,  相似文献   
998.
2011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关于两岸商签ECFA时,引用了《左传》中的一句话,“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用古语引出“兄弟话”.引发两岸民众好评如潮,一时风靡天下。自2003年3月温总理上任后.每每面对记者问起两岸关系时.多有类似的精彩引用。  相似文献   
999.
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作品,笔力清健,"幽峭"是历来诗论家对他风格的评价,而其贬谪时期,为文追慕楚骚,借山水寄托幽怨之情,"骚怨之幽"成为其特色。  相似文献   
1000.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