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03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对幽默的鉴赏主要取决于对语言的反应能力。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幽默有着恰当的解释力。本文以荚汉幽默为例,把能够获取幽默效果的手段分为“双关、突降、急智”三种,根据框架语义学的框架转换、原型理论和视角等解读这三种手段所达成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82.
陈赢 《海外英语》2012,(20):227-229
一词多义现象是认知语义学中讨论的课题,该文通过从原型理论和意象图式角度对多义词和单义词的区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多义词是在认知基础上通过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从原型词义中引申而来的。该文也提出通过多义词背后的认知机制来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多义词掌握情况的设想,同时也指出认知语义学中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转喻是思维、认知推理的方式,在语言使用中具有普遍性。体验性是转喻具有跨语言可译性的认知基础,"语言-认知-世界"的多重互动和谐原则是概念转喻翻译的总体认知原则。研究提出三条转喻翻译的认知语义策略:(1)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建立转喻认知图式,实现创造性的翻译;(2)把转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3)转喻翻译要在目标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实现源语和目标语认知的和谐。  相似文献   
84.
语义学角度可分析预设和蕴含的概念、特点及鉴别方法,还可比较两者的异同。其不同点在于:语义预设具有先在性,靠预设触发语推导;而语义蕴含具有同时性,利用言语中的对立、相对比较、包含等关系进行纯逻辑推理。语义预设具有可取消性而语义蕴含不具备。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语义学"波及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文字语言学一样也有自己的符号系统,产品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系列符号进行编码与解码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产品形态结构,功能,文化等因素的分析,用以揭示语义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与影响.  相似文献   
86.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的代表作《果戈理》具有复杂的篇章语义结构,运用结构语义学方法对其描写分析,可以较深入揭示这一诗歌篇章的语义系统及其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87.
框架语义学自1982年正式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在语言学、翻译研究、外语教学、词典学等领域展示出了普遍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国内框架语义学的研究作了全面的考察,对该理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研究焦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并对框架语义学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近80首古诗词,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古诗词教学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人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涵泳、体味诗词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89.
杨武金副教授专著<墨经逻辑研究>,针对辩家"鸡三足"命题.溯源罗素悖论,指出"必须把集合体本身和集合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能简单相加",这对现代集合论的改造具有重要引领意义.另独辟蹊径地提出"动词的逻辑力量"、"动态变化"等学术观点,对人工智能语义学研究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0.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方法上,主要是定性研究,注意普遍性规则,忽视特例;重描写而轻形式。这种研究当然是必要的,今后还要加强。而中文信息处理所需要的,是针对"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要对一定量的语言事实作穷尽性定量研究;既要通例(普遍性规则),也要对特例(不合规则的事实,哪怕只有一个)作出规则性的说明。以大量鲜活真实的自然语言为对象、以词句为单位、以人工智能为目标的语言学研究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人与机器相互沟通的关键,而这一研究的基础就是对汉语词法、句法和语义、语用规律的认识。只有语言学提供了足够的规则和分析,才能建立起计算机的"知识库"。目前语言学可供计算机利用的成果还不多,尤其是计算机最急需的语义学,这已经成了我国中文信息处理事业的"瓶颈"。我国在语义研究方面的成绩比其他方面要少得多,但从西方借鉴来的不少语义学理论的应用却很广泛,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